知足吟

不种一陇田,仓中有馀粟。 不采一株桑,箱中有馀服。 官闲离忧责,身泰无羁束。 中人百户税,宾客一年禄。 樽中不乏酒,篱下仍多菊。 是物皆有馀,非心无所欲。 吟君未贫作,同歌知足曲。 自问此时心,不足何时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lǒng):田埂,田间的小路。
  • (sù):谷子,泛指粮食。
  • (zhū):植物的单位,一棵。
  • (xiāng):存放衣物的家具。
  • (tài):安逸,舒适。
  • 羁束(jī shù):束缚,限制。
  • 中人:中等人家。
  • (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
  • (lí):篱笆,围墙。
  • 是物:这些东西。
  • 非心:不是心里。

翻译

我没有种过一垄田,但仓库里有余粮。 我没有采过一棵桑树,但箱子里有余衣。 官职闲暇,远离忧虑和责任,身心安逸,没有束缚。 中等人家要交百户的税,宾客一年享受的俸禄。 酒杯中从不缺酒,篱笆下总是多菊。 这些东西都有余,不是心里没有欲望。 吟咏你未曾贫穷的作品,一同歌唱知足的曲调。 自问此时的心境,不知足何时才能满足。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白居易对知足常乐生活态度的赞美。诗中通过对比自己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与普通人的辛勤劳作,强调了知足的重要性。诗人以自己的生活为例,说明即使不亲自耕种、采桑,也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这得益于他的官职和俸禄。他享受着闲适的生活,没有世俗的束缚,心中没有过多的欲望。最后,诗人自问自答,提醒自己要时刻保持知足的心态,不被物质所迷惑,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哲学思想。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