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微之

干时久与本心违,悟道深知前事非。 犹厌劳形辞郡印,那将趁伴著朝衣。 五千言里教知足,三百篇中劝式微。 少室云边伊水畔,比君校老合先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干时:指迎合时世。
  • 本心:原来的心愿,初衷。
  • 悟道:领悟道理,指对人生或事物的深刻理解。
  • 劳形:使身体劳累。
  • 郡印:郡守的印章,代指郡守的职位。
  • 趁伴:追随同伴。
  • 著朝衣:穿上朝服,指上朝或担任官职。
  • 五千言:指《道德经》,因其约五千字。
  • 知足:满足于现状,不贪求更多。
  • 三百篇:指《诗经》,因其约有三百篇。
  • 劝式微:劝人谦逊退让。
  • 少室: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嵩山之西峰。
  • 伊水:水名,流经河南省洛阳市。
  • 比君校老:与你相比,我更年长。
  • 合先归:应该先回去。

翻译

我长久以来都在迎合时世,与自己的初衷相违背,深刻领悟道理后,才明白过去的行为是错误的。我厌倦了让身体劳累,不愿再担任郡守的职位,更不想追随同伴穿上朝服去上朝。在《道德经》中教导我们要知足,而在《诗经》中则劝我们要谦逊退让。在少室山边的伊水畔,与你相比,我更年长,应该先回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迎合时世、违背初衷的行为的反思,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引用《道德经》和《诗经》中的教诲,强调了知足和谦逊的重要性。最后,诗人以少室山和伊水为背景,表达了自己与友人相比更年长,应该先归去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向往。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