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崔二十四常侍

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 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 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 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貂冠:古代高官所戴的帽子,这里指崔常侍的官职。
  • 九重门:指皇宫,比喻崔常侍曾任职于朝廷。
  • 马鬣:指墓地的封土,形状似马鬣。
  • 四尺坟:形容坟墓不高,表示崔常侍的墓地简朴。
  • 薤露:古代挽歌,这里指哀悼崔常侍的诗歌。
  • 白雪:指高雅的诗歌,与薤露相对。
  • 旌铭:指墓碑上的铭文。
  • 官爵:官职和爵位。
  • 浮云:比喻不重要或虚幻的事物。
  • 伯伦:指晋代名士刘伶,他常随身携带铁锹,准备随时埋葬自己。
  • 随身锸:随身携带的铁锹。
  • 元亮:指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曾自撰祭文。
  • 自祭文:自己为自己写的祭文。

翻译

崔常侍初别皇宫的貂冠,马鬣般的封土覆盖着他四尺高的坟墓。 哀悼的薤露歌词并非高雅的白雪之歌,墓碑上铭刻的官爵如同浮云般虚幻。 像伯伦一样,他曾随身携带铁锹,像元亮一样,他已为自己写下了祭文。 不要说高尚的风范无人继承,一千年内,有崔君这样的高风亮节。

赏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对已故崔常侍的哀悼之作。诗中,白居易通过对崔常侍生前官职与身后墓地的对比,表达了对崔常侍生前荣耀与死后简朴的感慨。诗中“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一句,既表达了对崔常侍生前荣耀的淡化,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荣辱的深刻洞察。最后两句则赞扬了崔常侍的高尚品质,并预言其风范将长远流传,显示了诗人对崔常侍的深切敬仰和怀念。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