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巴台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裴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黍香:指新熟的黍米,常用来酿酒。
  • 竹枝曲:一种古代民歌,流行于巴蜀地区。
  • 茱萸杯:用茱萸装饰的酒杯,茱萸在重阳节有辟邪的寓意。
  • 湓城: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 (wēi):角落,弯曲处。
  • 巴子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巴蜀地区的某个台地。
  • 旅鬓:旅途中的鬓发,指因旅途劳顿而变白的头发。
  • 乡书:家书,家乡来的信件。
  • 临觞:面对酒杯。
  • 搔首:抓头,形容烦恼或思索的样子。
  • 裴回:徘徊,来回走动。

翻译

新酿的黍米酒香气扑鼻,菊花还未盛开,温暖如春。 闲暇时聆听巴蜀的竹枝曲,轻轻品尝着茱萸装饰的酒杯中的美酒。 去年的重阳节,我漂泊在湓城的角落。 今年的重阳节,我孤独地站在巴子台上。 旅途中的鬓发已经斑白,家乡的信件久久未至。 面对酒杯,我不禁抓头思索,座中的客人也徘徊不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对黍香酒、菊暖花未开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去年与今年重阳节境遇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诗中的“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更是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孤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独特魅力。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