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
我知世无幻,了无干世意。
世知我无堪,亦无责我事。
由兹两相忘,因得长自遂。
自遂意何如,闲官在闲地。
闲地唯东都,东都少名利。
闲官是宾客,宾客无牵累。
嵇康日日懒,毕卓时时醉。
酒肆夜深归,僧房日高睡。
形安不劳苦,神泰无忧畏。
从官三十年,无如今气味。
鸿虽脱罗弋,鹤尚居禄位。
唯此未忘怀,有时犹内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了无:完全没有。
- 堪:胜任,能够。
- 责:要求,期望。
- 自遂: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 闲官:指无实际职权的官职。
- 牵累:束缚,拖累。
- 嵇康: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音乐家,以懒散著称。
- 毕卓:东晋时期的名士,以饮酒闻名。
- 酒肆:酒店。
- 僧房:僧人居住的房间。
- 神泰:精神安定。
- 罗弋:捕鸟的网和箭,比喻束缚。
- 禄位:官职和俸禄。
翻译
我知道世界是虚幻的,对世事毫无兴趣。 世人也知道我无能,不对我有任何期望。 因此我们彼此遗忘,我得以长久地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的感觉如何?我这个闲官在闲散之地。 闲散之地在东都,东都少有名利之争。 闲官如同宾客,宾客没有束缚。 像嵇康一样天天懒散,像毕卓一样常常醉酒。 深夜从酒店归来,白天在僧房高枕无忧。 身体安逸不劳苦,精神安定无忧无惧。 做了三十年官,没有如今这样的心境。 鸿雁虽已脱离捕鸟的网和箭,但鹤仍居于官职。 只有这一点我未曾忘记,有时内心仍感愧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我知世无幻,了无干世意”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态度,而“世知我无堪,亦无责我事”则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力和无奈。通过对比嵇康和毕卓的懒散与醉酒,诗人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虽然享受着闲官的自由,但内心仍对未完全脱离官场生活感到愧疚,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白居易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