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集匮

破柏作书匮,匮牢柏复坚。 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 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 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kuì):箱子,这里指书箱。
  • (zhù):收藏,保存。
  • (jù):急忙,仓促。
  • 邓伯道: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邓绥的父亲,这里指白居易自比。
  • 王仲宣:东汉末年文学家,与邓绥同时代,这里指白居易感叹当时没有像王仲宣这样的文学家。
  • 分付:交付,托付。
  • 外孙:女儿的儿子。

翻译

我破开柏木制作了一个书箱,这个书箱既坚固又牢靠。我收藏了谁家的文集呢?题名为“白乐天”。我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从幼年到老年。前前后后共有七十卷,大小文章共计三千篇。我知道这些作品最终可能会散失,但我不忍心就这样仓促地抛弃它们。我亲自打开和锁上这个书箱,将它放置在我的书房前。我自比为邓伯道,可惜这个时代没有王仲宣那样的人。我只应将这些作品托付给我的女儿,留给我未来的外孙传承。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白居易对自己文学创作的珍视和对后世传承的期望。诗中,白居易通过描述自己亲手制作的书箱和收藏的文集,展现了他对文学的深厚情感和不懈追求。他虽然预见到作品可能会散失,但仍然希望它们能被后人珍藏和传承。通过自比邓伯道和感叹无王仲宣,白居易表达了对当时文学界缺乏杰出人才的遗憾,同时也显示了他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豪。最后,他希望自己的文学遗产能通过女儿传给外孙,体现了对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视。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