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归

翩翩平肩舆,中有醉老夫。 膝上展诗卷,竿头悬酒壶。 食宿无定程,仆马多缓驱。 临水歇半日,望山倾一盂。 藉草坐嵬峨,攀花行踟蹰。 风将景共暖,体与心同舒。 始悟有营者,居家如在途。 方知无系者,在道如安居。 前夕宿三堂,今旦游申湖。 残春三百里,送我归东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肩舆:古代的一种轻便轿子。
  • 醉老夫:喝醉的老人。
  • 诗卷:诗集。
  • 酒壶:装酒的容器。
  • 定程:固定的行程。
  • 缓驱:缓慢前行。
  • 倾一盂:倒满一碗。
  • 藉草:坐在草地上。
  • 嵬峨:高大的样子。
  • 攀花:摘花。
  • 踟蹰:徘徊不前。
  • 有营者:有固定职业或生活的人。
  • 无系者:没有固定职业或生活的人。
  • 三堂: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申湖: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东都:指洛阳,唐代东都。

翻译

我乘坐着轻便的轿子,里面坐着一个醉醺醺的老人。他的膝盖上摊开着诗集,轿子的竿头悬挂着酒壶。我们的食宿没有固定的计划,仆人和马匹都缓慢前行。我们在水边休息了半天,望着山景倒满了一碗酒。我们坐在高大的草地上,摘花时徘徊不前。风和景色一起温暖,身体和心灵都感到舒畅。我开始理解那些有固定生活的人,他们在家中就像在旅途中一样。我也明白了那些没有固定生活的人,他们在旅途中就像在家中一样安逸。昨晚我们在三堂过夜,今天早上我们游览了申湖。这三百里的残春,将我送回了东都洛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东归途中的悠闲与自在。诗中,“醉老夫”形象生动,展现了诗人不羁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有营者”与“无系者”的生活状态,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固定生活的反思。诗的节奏舒缓,语言质朴,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享受当下的生活哲学。整首诗充满了田园诗的意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