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霞:红色的云霞,多出现在日出或日落时分。
- 蔽:遮蔽。
- 岩谷:山岩和山谷。
- 素雪:洁白的雪。
- 霏:飘洒。
- 林皋:树林和沼泽地。
-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或空间遥远。
- 避世士:隐居避世的人。
- 岁晏:年末。
- 蓬蒿:杂草,比喻简陋的居所。
- 箕山:山名,古代传说中的隐士居住地。
- 纡郁:曲折深远。
- 首阳:山名,古代隐士伯夷、叔齐隐居的地方。
- 岧峣(tiáo yáo):形容山势高峻。
- 沮溺:指沮水(今称沮河)和溺水(今称溺河),古代隐士常在此地隐居。
- 侣:同伴。
- 耦耕:两人并肩耕作。
- 南郊:城南的郊外。
- 大厦:高大的房屋。
- 匪:不。
- 千驷:形容马匹众多,比喻权势显赫。
- 磬折:形容弯腰鞠躬的样子。
- 劳劳:形容辛苦劳累。
翻译
红色的云霞遮蔽了山岩和山谷,洁白的雪花飘洒在树林和沼泽地上。 隐居避世的人啊,岁月已晚,依旧守着简陋的居所。 箕山曲折深远,首阳山高峻险要。 时常与沮水和溺河的同伴一起,并肩耕作在城南的郊外。 高大的房屋不是安居之所,权势显赫只会招来祸患。 可怜那些路旁的人啊,弯腰鞠躬,辛苦劳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隐士避世生活的景象,通过“丹霞”、“素雪”等自然元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箕山”、“首阳”等典故,进一步强调了隐士的高洁志向。后半部分通过对“大厦”与“千驷”的否定,以及对“路傍子”劳苦形象的刻画,表达了对世俗权势的批判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诗人胡应麟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