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邑侯见廷张君入觐二首

首春握绶出明光,立见英声满岱阳。 膏雨千家歌麦秀,和风百里散花香。 御屏久已书名字,左省还应最奏章。 多少朝元天上客,惊传年少是龚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邑侯:古代对县令的尊称。
  • 见廷:指朝见皇帝。
  • 首春:指春季的开始。
  • 握绶:指官员上任,绶是古代官员用来系印的带子。
  • 明光:指皇宫,也泛指光明之地。
  • 岱阳:指泰山之南,这里泛指山东地区。
  • 膏雨:滋润土壤的及时雨。
  • 歌麦秀:指农民因丰收而歌唱。
  • 左省:指中书省,古代中央政府的机构。
  • 奏章:向皇帝上奏的文书。
  • 朝元:指朝见皇帝的正殿。
  • 龚黄:指龚遂和黄霸,两位都是汉代著名的清官。

翻译

在春天的开始,你带着官印从皇宫出来,立刻就看到了你的英名遍布泰山之南。 及时的雨水滋润了千家万户,人们歌唱着麦子的丰收,和煦的风吹散了百里的花香。 皇帝的御屏上早已写下了你的名字,中书省里还应该有你最重要的奏章。 在朝见皇帝的正殿上,许多人都传颂着,最年轻的清官就是像龚遂和黄霸那样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于慎行送别即将入京朝见皇帝的县令张君时所作。诗中,作者赞美了张君的政绩和名声,通过“膏雨千家歌麦秀”和“和风百里散花香”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张君治理下的繁荣景象。后两句则表达了对张君未来仕途的祝愿和期待,将其比作历史上的清官龚遂和黄霸,显示了对其高尚品质和才能的认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对清廉官员的崇高敬意。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