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赐四十首丙子二月初与经筵进讲纪述

献纳金华阅岁年,石渠同异已成编。 缥缃每向鸾扉献,琬琰新成玉府镌。 圣主渊衷开道籥,小臣丹悃托言筌。 还期至德登三五,经训当如日月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献纳:进献。
  • 金华:指金华殿,古代讲学的地方。
  • 石渠:石渠阁,古代藏书的地方。
  • 缥缃:古代书籍的代称,缥为淡青色,缃为浅黄色,古代常用这两种颜色的丝帛作书囊或书衣。
  • 鸾扉:宫殿的门。
  • 琬琰:美玉,这里指美好的文章或书籍。
  • 玉府:古代收藏珍贵物品的地方。
  • 渊衷:深邃的心思。
  • 道籥:道的钥匙,比喻启发思想的方法。
  • 丹悃:赤诚的心。
  • 言筌:言语的痕迹,指言辞。
  • 至德:最高的道德。
  • 登三五:达到三皇五帝的德行。
  • 经训:经典的教诲。

翻译

在金华殿进献讲学已有一年,石渠阁中的同异之书已编纂成册。 常将书籍献于宫殿之门,新成的佳作如同美玉被珍藏于玉府之中。 圣主深邃的心思开启了学问的钥匙,我这小臣的赤诚之心寄托于言辞之中。 期望能达到三皇五帝的至高德行,经典的教诲应当如同日月般永恒悬挂。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尊重和对圣主的忠诚。诗中,“金华”、“石渠”等词体现了学问的庄严与深邃,“缥缃”、“琬琰”则描绘了书籍的珍贵与美好。后句中,“渊衷”、“道籥”等词语赞美了圣主的智慧与启迪,而“丹悃”、“言筌”则表达了作者的忠诚与期望。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学问与道德的崇高追求。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