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寺歌

道旁佛宫谁者筑,珠楼宝殿横山麓。僧徒指点为予说,此寺方成主人逐。 忆昨十载气薰天,吐纳日月挥云烟。外廷稍引三公势,内禁亲操六玺权。 出入钩陈留筦钥,笑谈甲观走金蝉。建寺平侵贵主第,施僧直请大官钱。 输来多宝堆成塔,辇尽黄金布作田。法宫梵宇何连曼,胜地名区看不断。 墓上林园学九陵,祠前楼阁成双观。落成牛酒国亲供,建醮香花天女献。 吁嗟此寺独渺小,赤刀已欲盈千万。我皇神威符世祖,距脱大奸俯地取。 郭家金穴入水衡,邓氏铜山归少府。庐儿解玉乞街衢,宅妇怀簪随卒虏。 惟馀此寺在郊原,虹梁绮搆谁为主。蛛网空悬梵铎风,青苔自锁玱琅雨。 盛衰转盼那不有,几年翻覆看如许。君不见江陵城头土三尺,若敖馁鬼不来食。 一代贤豪此谓何,尔全首领恩亦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林寺:位于山麓的佛寺。
  • 珠楼宝殿:形容寺庙建筑华丽。
  • 僧徒:僧人。
  • 吐纳日月:形容权势极大,能够左右朝政。
  • 挥云烟:形容权势能够影响朝政。
  • 三公:古代官职,指太师、太傅、太保,代表极高的官位。
  • 六玺:皇帝的六种印玺,代表皇权。
  • 钩陈:古代宫廷中的禁卫。
  • 筦钥:钥匙,这里指掌握重要权力。
  • 甲观:宫观名,这里指宫廷。
  • 金蝉:金制的蝉形饰品,这里指宫廷中的奢华。
  • 贵主:贵族。
  • 大官钱:官府的钱。
  • 虹梁绮搆:形容寺庙建筑的宏伟和精美。
  • 梵铎:佛教法器,指寺庙中的钟。
  • 玱琅:形容钟声清脆。
  • 江陵城头土三尺:形容江陵城墙的土厚达三尺,这里比喻权势的消逝。
  • 若敖馁鬼不来食:比喻权势消逝后,无人问津。

翻译

道旁的佛寺是谁建造的,珠光宝气的楼殿横亘在山脚下。僧人指着说,这寺刚建成,主人就被驱逐了。 回忆十年前,权势熏天,能够左右朝政,影响日月云烟。在外廷稍微引入三公的势力,在内禁亲自掌握皇权。 出入宫廷掌握重要权力,笑谈间宫廷中的奢华已成过往。建造寺庙侵占了贵族的府邸,施舍给僧人的钱直接来自官府。 运来的宝物堆积成塔,运尽黄金布施成田。宫殿和寺庙相连不断,名胜古迹看得不断。 墓地前的园林模仿九陵,祠堂前的楼阁建成双观。落成时国家提供牛酒,建醮时天女献上香花。 唉,这寺虽小,但已耗费千万。我皇的威严如同世祖,迅速铲除大奸臣。 郭家的金库归入水衡,邓家的铜山归少府。仆人解下玉佩在街衢乞讨,宅妇怀中簪子随卒虏而去。 只剩这寺在郊外,虹梁绮搆无人主。蛛网空悬梵铎风,青苔自锁玱琅雨。 盛衰转眼即逝,几年间翻覆无常。君不见江陵城头土三尺,若敖馁鬼不来食。 一代贤豪又如何,你全首领的恩宠也到了极致。

赏析

这首诗歌通过对双林寺的描写,反映了明朝时期权势的兴衰和寺庙的变迁。诗中,“珠楼宝殿”与“虹梁绮搆”描绘了寺庙的辉煌,而“蛛网空悬梵铎风,青苔自锁玱琅雨”则展现了其衰败的景象。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权势无常和人生荣辱的深刻感慨。诗末的“江陵城头土三尺,若敖馁鬼不来食”更是以生动的比喻,揭示了权势消逝后的凄凉。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对历史变迁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