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拥锡:持锡杖,指僧人。锡杖,僧人所持的法器。
- 吴岳:指吴地的高山。
- 诠经:解释佛经。
- 鲁城:指山东曲阜,古代鲁国的都城。
- 王孙:指贵族子弟。
- 除馆:打扫馆舍,准备接待客人。
- 郡牧:郡守,地方行政长官。
- 扫门:打扫门庭,表示欢迎。
- 藻思:文采和思想。
- 烟霞:比喻山水景物。
- 风神:风采神韵。
- 水月:水中月影,比喻空灵的境界。
- 谈诗:讨论诗歌。
- 无生:佛教术语,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翻译
你手持锡杖来到吴地的高山,解释佛经时居住在鲁国的都城。 贵族子弟为你打扫馆舍等待,郡守也打扫门庭热情迎接。 你的文采和思想如同山水般润泽,风采神韵则像水月一样清透。 谈论诗歌我已经感到疲倦,也想要学习超越生死的境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诗僧的崇高形象,通过“拥锡”、“诠经”等词语展现了他的僧侣身份和学识。诗中“王孙除馆待,郡牧扫门迎”体现了社会对诗僧的尊重和欢迎。后两句则通过“藻思烟霞润,风神水月清”赞美了诗僧的文采和风神。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疲倦和对佛教“无生”境界的向往,显示了对诗僧的敬仰和对佛教哲理的追求。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
于慎行的其他作品
- 《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弹铗歌为郓樊生赋 》 —— [ 明 ] 于慎行
- 《 哭元戎少泉侯兄八首 》 —— [ 明 ] 于慎行
- 《 十月四日张就山初至同饮东园菊花下作 》 —— [ 明 ] 于慎行
- 《 为侯六悼妾六首 》 —— [ 明 ] 于慎行
- 《 谢绎梅中丞过邑赐访不遇题诗驿壁而去赋此寄谢 》 —— [ 明 ] 于慎行
- 《 送思修上人西游少林参请 》 —— [ 明 ] 于慎行
- 《 秋日南溪閒眺得李宗伯丈书 》 —— [ 明 ] 于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