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少溪宫录七十

空山华月渺愁予,此夕风前得报书。 千里人归沧海路,百年泪尽白云庐。 方从宿草悲陈迹,况对寒梅忆索居。 闻道蓼莪诗总废,春园那不赋潘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华月:明亮的月光。
  • 渺愁予:使我感到遥远而忧愁。
  • 报书:回信。
  • 沧海路:比喻遥远的旅途。
  • 白云庐:指隐居的地方。
  • 宿草:隔年的草,比喻旧时的痕迹。
  • 寒梅:冬天的梅花,常用来象征坚韧和孤独。
  • 索居:孤独地居住。
  • 蓼莪:《诗经》中的一篇,表达孝子思亲之情。
  • 潘舆:指潘岳的《悼亡诗》,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翻译

空山之中,明亮的月光让我感到遥远而忧愁,在这样的夜晚,风中收到了你的回信。 千里之外的人归来了,却是在茫茫大海的旅途上,百年间,泪水已尽,只能对着白云下的隐居之所。 从旧时的痕迹中,我悲叹着过往,面对冬天的梅花,我回忆起孤独的生活。 听说读到《蓼莪》诗时,总是让人感慨万分,春天的园子里,怎能不吟咏潘岳的《悼亡诗》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哀愁。诗中,“空山华月”和“白云庐”构建了一幅幽静而凄美的画面,凸显了诗人的孤独与忧愁。通过对“沧海路”和“宿草”等意象的运用,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远方归人的期盼和对旧日痕迹的怀念。结尾处提及《蓼莪》和潘岳的《悼亡诗》,更是深化了诗人对亲情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无限追忆。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于慎行

明山东东阿人,字可远,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13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