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夕与谢山人孙徐李吴四比部登宣武城楼共得秋字
客有相过选胜游,西山爽气满城头。
尊前白破双鸿瞑,笛里黄催一叶秋。
万户清砧新夜色,六宫团扇故年愁。
登高幸不逢摇落,逃暑仍惊暑乍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立秋夕:立秋之夜。
- 谢山人:指姓谢的隐士或文人。
- 孙徐李吴:指四位姓氏分别为孙、徐、李、吴的朋友。
- 比部: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同僚。
- 宣武城楼:指宣武门的城楼。
- 西山:北京西郊的山,这里指西山的景色。
- 爽气:清新的空气。
- 尊前:酒杯前,指宴席上。
- 双鸿瞑:双鸿,指成对的鸿雁;瞑,闭眼,这里指鸿雁休息。
- 笛里:笛声中。
- 黄催:黄色暗示秋天来临,催,催促。
- 一叶秋:一片落叶预示秋天的到来。
- 万户清砧:砧,捣衣石,这里指家家户户捣衣的声音,暗示秋天的到来。
- 六宫团扇:六宫,指后宫;团扇,圆形的扇子,秋天不再使用。
- 故年愁:往年的忧愁。
- 摇落:指树木的叶子摇落,秋天的景象。
- 逃暑:逃避暑热。
- 暑乍收:暑气刚刚消退。
翻译
在立秋的夜晚,我与谢山人以及孙、徐、李、吴四位同僚一起登上了宣武门的城楼,我们共同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西山的清新空气充满了城头,我们在宴席上,看到双鸿休息,笛声中黄色暗示着秋天的到来,一片落叶预示着秋天的到来。家家户户捣衣的声音,后宫中不再使用的团扇,都勾起了往年的忧愁。庆幸的是,我们登高时没有遇到树木的叶子摇落,虽然是为了逃避暑热,但仍然惊讶于暑气刚刚消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秋之夜与友人登楼望远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西山爽气满城头”一句,以西山的清新空气为引子,带出了秋天的气息。后文通过对双鸿、笛声、落叶等意象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秋天的氛围。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秋天到来的复杂情感,既有逃避暑热的轻松,也有对季节更替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