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宴沧洲诗

· 贝琼
天阔无留云,山明洗新黛。 过从属休假,置酒沧洲会。 柔荑绿堪藉,杂英红尚在。 累觞既不辞,秉烛还相对。 清弹促哀响,秘舞呈脩态。 兰亭今已矣,金谷徒增慨。 大化会有终,四时宁复贷。 厌厌夜无归,从人讥倒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柔荑(róu tí):指柔软的嫩草。
  • 累觞(lěi shāng):连续不断地饮酒。
  • 秉烛(bǐng zhú):手持蜡烛。
  • 清弹(qīng tán):指清澈的琴声。
  • 秘舞(mì wǔ):神秘或不常见的舞蹈。
  • 脩态(xiū tài):优美的姿态。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序》,表达了作者对往昔文人雅集的怀念。
  • 金谷:指金谷园,是晋代石崇的别墅,后用来泛指富贵人家的园林。
  • 大化:指宇宙自然的变化。
  • 四时:四季。
  • (dài):借,这里指时间的借用或拖延。
  • 厌厌(yàn yàn):形容夜晚漫长。
  • 倒载(dǎo zài):形容醉酒后的状态。

翻译

天空辽阔,无云停留,山峦明亮,如同洗去了旧日的黛色。在这个适合休憩的日子里,我们在沧洲相聚,摆设酒宴。柔软的嫩草绿油油,可供人坐卧,而那些杂花依然带着红润。我们连续不断地饮酒,毫不推辞,手持蜡烛,相对而坐。清澈的琴声伴随着哀伤的旋律,神秘的舞蹈展现出优美的姿态。想起兰亭的雅集已成过去,金谷园的往事徒增感慨。宇宙自然的变化终有尽头,四季的轮回也不会因人而异。漫长的夜晚无归,我们沉醉其中,旁人或许会讥笑我们醉酒后的狼狈。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沧洲的宴会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宴会活动的生动叙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天阔无留云,山明洗新黛”以宏大的视角开篇,展现了春日的明媚与清新。后文通过对宴会细节的描写,如“柔荑绿堪藉,杂英红尚在”,展现了宴会的热闹与生机。结尾处的“大化会有终,四时宁复贷”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终结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