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词林自述
孔颜去既远,圣学多荆榛。
嗟哉世儒生,空与糟粕亲。
致主终无术,徒尔荣冠绅。
鄙生怀壮志,愿言契道真。
探讨虽已久,未能涉其津。
值兹圣明世,南宫附跃鳞。
更叨中秘选,陶镕帝泽新。
峨峨同侪士,益友何纷缤。
况复明师在,玄论日夕陈。
敢不坚初服,永以答皇仁。
入海期得珠,岂云徒效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孔颜:指孔子和颜回,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 荆榛(jīng zhēn):原指荆棘和柞木,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 糟粕(zāo pò):指酒糟、豆渣之类的东西,比喻事物中粗劣无用的部分。
- 冠绅:指官员的服饰,比喻官职。
- 契道真:指追求真理,与道合一。
- 涉其津:比喻开始接触或进入某个领域。
- 南宫:古代官署名,这里指朝廷。
- 跃鳞:比喻得到重用或升迁。
- 中秘选:指被选入中书省或秘书省等高级官署。
- 陶镕(táo róng):比喻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 帝泽:皇帝的恩泽。
- 峨峨:形容高大、威严。
- 同侪(tóng chái):同辈,同龄人。
- 纷缤:形容众多。
- 玄论:深奥的议论。
- 初服:指初入仕途时的决心和志向。
- 皇仁:皇帝的仁德。
- 入海期得珠:比喻期望在学问或事业上有所成就。
- 效颦(xiào pín):模仿皱眉,比喻盲目模仿,没有自己的见解。
翻译
孔子和颜回去世已久,圣人的学问在世间变得艰难困苦。感叹那些世间的儒生,空自亲近着学问的糟粕。他们终究没有治理国家的方法,只是徒有其表地穿着官服。我这个卑微的生灵怀揣着壮志,愿意追求真理,与道合一。虽然我探讨学问已经很久,但还未真正进入其门径。在这个圣明的时代,我得以在朝廷中得到重用,更被选入中书省,受到皇帝恩泽的熏陶。与众多优秀的同辈一起,益友如云。何况还有明师的指导,深奥的议论日复一日。我怎敢不坚定初入仕途时的决心,以此来报答皇帝的仁德。我期望在学问的海洋中找到珍珠,岂能只是盲目模仿他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学问的追求和对仕途的期望。诗中,作者对当时的儒生表示了批评,认为他们只是空有其表,没有真正的治国之道。同时,作者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皇帝恩泽的感激。诗的最后,作者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不仅要追求学问,还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不满足于模仿他人,而是要有所创新和成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的抱负和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