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乐七首

· 王维
【其一】 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髪何人。 【其二】 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 【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拼音

译文

【其一】 饱见高堂深院里的官府人家,经常出入北里南邻上层社会。 追名逐禄者常到官府出入,而在山中散发隐居者是什么人? 【其二】 有人很快就能够封侯万户,在交谈的当时就能得到赏赐玉璧一双。 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 【其三】 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其四】 无论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 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 【其五】 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 生活在颜回那样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与陶潜那样与世无争的高士为邻。 【其六】 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得花瓣洒满庭园,家童还未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其七】 喝酒时正好遇到山泉,醉后喜欢抱琴倚靠在高大的松树旁。 早上到南园去摘折露葵,晚上来到东谷舂捣黄粱。

注释

厌见:饱见。一作“出入”。 官府:一作“蹀躞”。 鸣珂(kē):装饰精美的马,这里暗指追名逐禄者。 崆峒(kōngtóng):指仙山。 立谈:在交谈的当时。语自扬雄《解嘲》“或立谈而封侯”。璧:美玉。 讵(jù):岂,难道。表示反问。 胜:比得过,胜得过。 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 策杖:拄着棍杖。 桃花源:用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绿:一作”碧“。 落落:松高大的样子。 童稚:儿童、小孩。 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颜回:即颜渊(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最得意弟子。简居陋巷,为学习和弘扬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殚精竭思,倾注全部心血,过着“箪食瓢饮”的困苦生活,四十岁时便英年早逝。 五柳先生:指陶渊明。陶渊明(约公元365年—公元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其诗作以田园生活为主要题材。 宿(xiǔ)雨:夜雨,头天晚上的雨。宿,夜晚。 春烟:春天里因气候变暖而产生的烟霭。 家童:家中的仆人。 莺:一作“鸟”。 山客:隐居山庄的人,这里指作者本人。 犹眠:还在睡觉。 酌:斟酒,倒酒。 露葵:莼菜。 东谷:一作”西舍“。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田园乐七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组六言诗,为作者退隐辋川时所作,故一题作“辋川六言”。这组诗表现了作者退居辋川之后与大自然相亲相近的无穷乐趣,同时也集中体现出作者山水田园诗歌创作的艺术化境与归隐自然之后的心迹轨道,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诗歌特色,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也是后人研究王维思想发展与诗歌创作的重要资料。

赏析

这组诗共七首,各首独立成章,联缀起来又是一个整体,都是描写大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美好。组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辋川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致,深婉委曲地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组诗写辋川山居的景致,重点不在外观景物的描写,而是着眼于体现内在精神生活的意蕴,这恰恰是王维山水诗最显著的特点。因为写山、写水,其意当不在山水,而在于借山水抒怀明志。当代著名学者陆侃如先生指出,从王维的“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登河北城楼》)与“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青溪》)这几句作品中,“便好似找到了开发王维诗的钥匙了,这钥匙就是个‘静’字。……唯其他能静,故他能领略到一切的自然的美。” 王维诗歌美学的核心就是一个“静”字,而这组诗表现的也正是这个“静”字。他的静境,并非是一味能写环境的静谧,而重点在于抒写心境的宁静。这种心境的闲静,非思想修养达到极致而不可为的。宋代文学家黄庭坚认为只有参透王维的六言诗,“乃真知摩诘者”,所指当是这种安闲淡定的禅心。在《田园乐》组诗中,尽管大多写得寂静清幽,描写的环境是一种冷色,表现的心境是一种空寂。但是,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却是美的,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无一不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因此,王维对“静”境的向往,是与他个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秉性分不开的。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珂:指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珂,美玉。(读音:kē)
  • 崆峒:山名。
  • 讵(jù):岂,怎。
  • 耦(ǒu)耕:二人并耕。

翻译

【其一】 厌烦了看那众多人家,经过了北里和南邻。 官府中马饰叮当有什么意义,崆峒山散发自在的又是何人。 【其二】 又见到那封侯拜相的万户侯,短时间交谈就赏赐一双玉璧。 哪里胜过在南亩并肩耕作,又怎如高卧在东窗之下。 【其三】 在采菱的渡口处风急,拄着拐杖在树林西边看夕阳西下。 那杏树坛边有渔父,像桃花源里的人家。 【其四】 茂盛的春草到秋天依然翠绿,高大的松树在夏天也有寒意。 牛羊会自己回到村巷中,孩童不认识达官贵人的穿戴。 【其五】 山下有孤独的烟雾和遥远的村落,天边有独立的树木和高高的高原。 像一瓢陋巷中的颜回,对门住着五柳先生。 【其六】 桃花嫣红中还含着昨夜的雨珠,翠绿的柳枝更带着早晨的烟雾。 花瓣飘落家中童仆也没有打扫,黄莺啼叫山客还在酣睡。 【其七】 饮酒时会靠近泉水,抱琴时喜欢倚着高大的松树。 早上到南园采摘露葵,夜里在东谷舂捣黄粱。

赏析

这组诗描绘了宁静、美好的田园生活。诗中通过对乡村景色、人物活动以及内心感受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喜爱。如“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简单几句便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画面;“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则体现出乡村生活的淳朴自然。这些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让读者充分感受到田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王维

王维

王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