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 包佶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 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真。 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 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译:多次翻译,指语言不通,需要多次转译。
  • 蕃君:指外国的君主。
  • 木性:指人的本性,这里指晁巨卿的本性。
  • 锦帆:用锦缎制成的船帆,形容船帆华丽。
  • 金装:金色的装饰,这里指船只装饰华丽。
  • 蜃阁:指海市蜃楼,这里比喻孤城如海市蜃楼般壮观。
  • 朱轮:红色的车轮,古代高官所乘车辆的装饰,这里指太阳升起时的红光。
  • 涂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这里指中国。
  • 玉帛:古代用于祭祀的玉器和丝织品,这里指和平的象征。

翻译

天赋才华的晁巨卿来自遥远的国度,东海之滨作为他的西邻。 他是经过多次翻译才能沟通的外国君主的使者,千年以来一直是圣明君主的臣子。 他偏爱野外的自然情趣,本性中蕴含着真诚。 他的船帆华丽如锦,乘风而行,船只金光闪闪,照耀着大地。 孤立的城池如海市蜃楼般壮观,朝阳升起,红光映照。 早早地预知了朝见君主的年份,涂山之地的和平与繁荣如玉帛般珍贵。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包佶为送别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而作。诗中,包佶赞美了晁巨卿的才华与品德,描绘了他归国的壮丽景象,并表达了对和平交流的珍视。通过“九译蕃君使”和“涂山玉帛均”等词句,诗人展现了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体现了唐代对外交往的开放态度和和平理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是对晁巨卿的赞美,也是对两国友谊的颂扬。

包佶

唐润州延陵人,一说湖州人,字幼正。包融子。玄宗天宝六年进士。累官至秘书监。与韩洄、元琇、李衡等皆出于刘晏门下。德宗贞元以后,相继掌天下财利。历汴东两税使,诸道盐铁等使,迁刑部侍郎、太常少卿,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工诗。与兄包何齐名,时称二包,又与父、兄号三包。有诗集。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