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颜使君修韵海毕东溪泛舟饯诸文士
诸侯崇鲁学,羔雁日成群。
外史刊新韵,中郎定古文。
菁华兼百氏,缣素备三坟。
国语思开物,王言欲致君。
研精业已就,欢宴惜应分。
独望西山去,将身寄白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崇鲁学:尊崇鲁国的学术文化。
- 羔雁:古代用作礼物的羊羔和大雁,这里指文人学士。
- 外史:古代官名,负责记录历史。
- 刊新韵:编纂新的韵书。
- 中郎:古代官名,中郎将,负责文学事务。
- 定古文:确定古代文献的标准版本。
- 菁华:精华,指优秀的文学作品。
- 百氏:百家,指各种学派或家族。
- 缣素:古代书写用的细绢。
- 三坟:古代传说中的三部经典,这里泛指古代文献。
- 开物:启发事物,指教育启蒙。
- 王言:帝王的言论或命令。
- 致君:辅佐君王,指辅佐国家治理。
- 研精:深入研究。
- 业已就:已经完成。
- 欢宴:欢乐的宴会。
- 应分:应该分别。
- 西山:山名,这里可能指诗人将要前往的地方。
- 将身寄白云:将自己的身体寄托于白云之上,意指隐居或超脱尘世。
翻译
各地的诸侯都尊崇鲁国的学术文化,文人学士们如羔雁般成群结队。 外史官编纂新的韵书,中郎将确定古代文献的标准版本。 这些精华之作汇集了百家之长,书写在细绢上,保存了古代文献的精髓。 通过国语来启发事物,通过帝王的言论来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深入研究的工作已经完成,欢乐的宴会也到了应该分别的时刻。 独自望向西山而去,将自己的身体寄托于白云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文人学士在学术文化上的繁荣景象,以及他们在完成学术研究后的离别之情。诗中“诸侯崇鲁学,羔雁日成群”展现了当时学术的盛况,而“外史刊新韵,中郎定古文”则体现了文人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和传承。最后两句“独望西山去,将身寄白云”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的超脱。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学术追求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