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山中思归乐:一作「我作思归乐」。
失乡名:指以「思归」为名。
应缘此山路:一作「应缘此寄迹」。
我无失乡情:一作「我不失乡情」。
方寸:指心。心处胸中方寸之间,故云。《列子·仲尼篇》:「文挚乃命龙叔背明而立,文挚自后向明而望之,既而曰:『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
浮生: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因称为浮生。《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大块:大自然。《庄子·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其名为风。」成玄英疏:「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
寻丈:指八尺到一丈间之长度。寻,古代长度单位,多指八尺。《诗经·鲁颂·閟宫》:「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毛传:「八尺曰寻。」
寻丈可寄形:一作「寻丈可寄身」。
咸京:原指秦都咸阳,此借指唐都长安。
殇:未成年而死。《仪礼·丧服》:「子女子子之长殇中殇。」郑玄注:「殇者,男女未冠笄而死可殇者。」
彭:即彭祖,传说彭祖善养生,懂导引之术,寿至八百岁,因封于彭,故名。事详汉刘向《列仙传·彭祖》。
赵工部:指赵昌,字洪祚,天水(今属甘肃)人。宪宗即位,加检校工部尚书。事详新、旧《唐书》本传。
交州:《旧唐书·卷四一·〈地理四·岭南道〉》:「安南都督府:隋交趾郡,武德五年改为交州总管府……调露元年八月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
一到长安城:一作「始对长安城」。
「移镇广与荆」句:《旧唐书·赵昌传》:「宪宗即位……寻转户部尚书,充岭南节度。元和三年,迁镇荆南。」岭南节度使之治所在广州。广与荆,原作「值江陵」,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归朝新天子」句:赵昌元和九年卒,「新天子」当指宪宗。然赵昌出镇岭南与荆南,均在元和初年。元稹此处叙事似有不确。
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者为上卿。
长安一昼夜:原作「长安如昼夜」,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况我三十二:一作「况我三十馀」。
百年未半程:一作「年来未半程」。
玉泉寺:在今湖北当阳县玉泉山东麓。《方舆胜览·卷二十九·荆门军》:「玉泉寺:在当阳县西南二十里玉泉山。陈光大中,浮屠智觊自天台飞锡来居此山。寺雄于一方,殿前有金龟池,胜甲天下。」《全唐文·卷六八四·董侹〈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玉泉寺覆船山,东去当阳三十里……陈光大中,智顗禅师者至自天台……」
岘山亭:在今湖北襄樊市南。《太平御览·卷一九四》引《襄江记》:「岘山亭,在襄阳县东一十里,今基迹尚存。」
久闻岘山亭:一作「久欲登斯亭」。
红餐:赤米所做之米饭。赤米,米之粗恶者。宋·程大昌《演繁露·赤米》:「案,赤米今有之,俗称红霞米,田之高卬者,乃以种之,以其早熟且耐旱也。」
析酲:醒酒。酲,《玉篇·酉部》:「酲,醉未觉也。」
开门待宾客:一作「酿酒待宾客」。
四声韵:运用古代汉语之四声创作近体诗之规则。四声,指古代汉语之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四声明确自觉地被用于诗歌创作,始于南朝齐梁年间,至唐得到广泛应用。
九部经:佛教把全部佛经依据体裁及内容分为十二类,称为「十二部经」。《释氏要览·卷中·十二分教》:「亦云十二部经:一修多罗(契经),二祇夜(应颂),三和伽罗(授记),四伽他(调颂),五尼陀罗(因缘),六优陀那(自说),七伊帝目多(本事),八阇陀伽(本生),九毗佛略(方广),十阿浮达摩(未有),十一婆陀(譬喻),十二优婆提舍(论议)。若小乘只有九部,无自说、授记、方广等。」
身外皆委顺:一作「身外无所求」。
谁能求苟荣:一作「谁能苟求荣」。
不畏权势倾:一作「朝野已势倾」。
况复人性灵:一作「况复人至灵」。
金埋:蜀本、卢本作「珠碎」,似是。
我可俘为囚:蜀本、卢本作「我可囚为俘」。
刃为兵:被敌人杀死。刃,杀;兵,战死。《释名·释丧志》:「战死曰兵。」《礼记·曲礼下》:「死寇曰兵。」
此诚患不至:原作「此诚患不立」,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诚至道亦亨:原作「虽困道亦亨」,据蜀本、卢本、杨本、全诗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惨舒:忧愁与舒畅。
-
方寸:心。
-
宠辱:得宠与受辱。
-
浮生:人生。
-
大块:大地。
-
寻丈:长度单位,指人的身体。
-
咸京:指长安,古都。
-
命者:命运。
-
天之平:天命的公正。
-
殇与彭:短命与长寿。
-
赵工部:人名,可能指赵抃,唐代官员。
-
支体:四肢。
-
交州:地名,今越南北部。
-
广与荆:广东与湖北。
-
上卿:高级官员。
-
瘴色:因瘴气而生的病色。
-
霣星:陨落的星星,比喻死亡。
-
道涂:道路。
-
岘山亭:地名,在今湖北襄阳。
-
绵历:经历长久。
-
析酲:解除酒醉。
-
四声韵:指诗歌的声韵。
-
九部经:指佛教的九部经典。
-
委顺:顺从自然。
-
苟荣:苟且求荣。
-
巧诈:狡猾欺诈。
-
人性灵:人的灵性。
-
金石贯以诚:比喻坚定不移的诚信。
-
亨:通达。
翻译
山中的鸟儿都在鸣叫着思归,仿佛都在唱着思归的歌。你们是这山中的鸟,怎么会有失乡的名字呢?应该是这条山路,自古以来就有离人征战。阴郁的忧愁和和气,使你们从这里诞生。我虽然离开了故乡,但我没有失去对故乡的情感。忧愁与舒畅都在我心中,得宠与受辱又怎能让我惊慌。人生在大地上居住,身体可以寄托。身体安康就是形体的快乐,难道只有在咸京才能快乐吗?命运是道的根本,死亡是天命的公正。何必问远近,何必谈短命与长寿。你看赵工部,八十岁了四肢还轻盈。在交州二十年,一次到长安城。长安不久,又回到交州。交州又过了多年,移镇到广东与湖北。回到朝见新天子,成为高级官员。肌肤没有瘴气的颜色,饮食健康安宁。长安一天一夜,死者如同陨落的星星。丧车从四门出去,与炎热的瘴气无关。何况我三十二岁,百年还未过半。江陵的道路近,楚地的云水清。遥想玉泉寺,久闻岘山亭。此去经历长久,岂无心赏并。红餐日充腹,碧涧朝解除酒醉。开门等待宾客,寄书给兄弟。闲时研究诗歌的声韵,闷时阅读佛教的九部经典。身外的一切都顺其自然,眼前随遇而安。这种心意早已定下,谁能求得苟且的荣耀。所以官职虽小,不畏惧权势的压迫。倾心岂不容易,但狡猾欺诈会受到神的惩罚。万物都有本性,何况人的灵性。金埋在土中无色,玉坠无声。剑折仍有寸利,镜破仍有片明。我可以被俘为囚,我可以被刃为兵。我心始终不死,金石般的诚信贯穿始终。这种诚信如果不至,诚信至道也会通达。微小的满山鸟,叫噪又何足听。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元稹通过对山中鸟鸣的描写,引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淡然和对命运的接受。诗人的心境平和,不畏权势,不求苟荣,体现了他的高洁品格和对道的追求。诗的结尾,通过对满山鸟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以及对诚信和道义的坚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