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锡:僧人所持的锡杖。
- 禅心:修禅的心境。
- 未了:未完成,未结束。
- 湘宫水寺:指湘江边的寺庙。
- 松柏:常绿树,常用来象征长寿或坚贞。
翻译
携带着锡杖,在西山的绿莎上漫步, 禅修的心境尚未圆满,情感又如何能放下。 在湘江边的寺庙里,度过清秋的夜晚, 月亮落下,风声悲凉,松柏间传来阵阵哀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皎然在秋夜中对禅修与情感的思考。诗中,“携锡西山步绿莎”展现了僧人清静的修行生活,而“禅心未了奈情何”则透露出他对情感的难以割舍。后两句通过“湘宫水寺清秋夜,月落风悲松柏多”的景致描写,加深了诗中的哀愁氛围,表达了僧人在修行与情感之间的挣扎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僧人内心的复杂世界。

皎然
皎然,生卒年不详,湖州人,俗姓谢,字清昼,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最有名的诗僧、茶僧。南朝谢灵运十世孙。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堪称一代宗师。
► 485篇诗文
皎然的其他作品
- 《 同诸公奉侍祭岳渎使大理卢幼平自会稽回经平望将赴于朝廷期过故林不至 》 —— [ 唐 ] 皎然
- 《 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 》 —— [ 唐 ] 皎然
- 《 送沙弥长文游京 》 —— [ 唐 ] 皎然
- 《 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 》 —— [ 唐 ] 皎然
- 《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 —— [ 唐 ] 皎然
- 《 姑苏行 》 —— [ 唐 ] 皎然
- 《 晚春寻桃源观 》 —— [ 唐 ] 皎然
- 《 同李司直题武丘寺兼留诸公与陆羽之无锡 》 —— [ 唐 ] 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