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侍读学士王公达善墓
卓哉天游翁,行高学尤富。
蚤年拥皋比,烨烨腾芳誉。
后来教成均,寻复登玉署。
上结九重知,声名益昭著。
竟赴玉楼招,哀歌闻薤露。
峨峨九龙山,今喜遂安厝。
嗟予旧同寅,道义交有素。
恒惭负明义,弗获重临顾。
遥遥许剑心,梦寐伤迟暮。
今秋来浙西,幸得拜公墓。
洁兹生刍奠,清酤渍绵絮。
空怀郭有道,不见王文度。
揾泪下荒丘,风吹白杨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游翁:指王达善,字天游,明代学者。
- 皋比:古代指虎皮,这里比喻学者的座位。
- 烨烨:形容光彩夺目。
- 成均:古代的大学。
- 玉署:指翰林院,古代文学侍从的官署。
- 九重知:指皇帝的知遇。
- 薤露:古代挽歌名。
- 安厝:安葬。
- 同寅:同僚。
- 生刍:新割的草,比喻祭品。
- 清酤:清酒。
- 揾泪:擦泪。
翻译
卓越的天游翁,品行高尚,学识丰富。早年坐拥学者的座位,名声显赫。后来在大学任教,不久又升任翰林院。得到皇帝的赏识,声名更加显著。最终被召至玉楼,挽歌中传来哀歌。巍峨的九龙山,如今喜得安葬之地。我与您曾是同僚,道义之交深厚。常感惭愧未能明义,未能再次得到您的关照。遥远的许剑之心,梦中感到悲伤的迟暮。今年秋天来到浙西,有幸拜谒您的墓地。献上新鲜的祭品,清酒浸透绵絮。空怀对郭有道的敬仰,却不见王文度的身影。擦干泪水离开荒丘,风吹动白杨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已故同僚王达善的深切怀念和敬仰之情。诗中,“天游翁”的称谓体现了对王达善学识和品行的赞誉,而“皋比”、“成均”、“玉署”等词语则描绘了王达善一生在学术和政治上的成就。通过“九重知”、“声名益昭著”等句,诗人表达了对王达善得到皇帝赏识和声名远扬的敬佩。后半部分则通过“薤露”、“安厝”等词语,以及对墓地的描写,抒发了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逝者的无尽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