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谢生式臣元戎之子也谒予门下

美箭东南岂尽收,弃繻英妙更无俦。 庭阶曾识将军树,湖海还惊谢眺楼。 好向门生吹笛和,多惭父客执经游。 长杨亦是誇胡技,鸣镝双雕看阿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美箭:比喻英俊的人才。
  • 东南:指中国东南地区。
  • 弃繻:放弃细小的丝线,比喻放弃琐碎之事,专心致志。
  • 英妙:英俊而才华横溢。
  • 无俦:无人能比。
  • 庭阶:庭院中的台阶,此处指家中的子弟。
  • 将军树:比喻有将才的人。
  • 湖海:泛指广阔的水域,比喻江湖。
  • 谢眺楼:谢眺,南朝宋文学家,此处指其楼阁,比喻高雅的文化环境。
  • 门生:学生,门下弟子。
  • 吹笛:吹奏笛子,此处指音乐才能。
  • 多惭:非常惭愧。
  • 父客:父亲的客人,此处指父亲的门生或朋友。
  • 执经:拿着经书,指学习。
  • 长杨:长长的杨柳,比喻柔弱或不实用。
  • 誇胡技:夸耀胡人的技艺,指不切实际的夸耀。
  • 鸣镝:响箭,比喻有才能的人。
  • 双雕:同时射中两只雕,比喻技艺高超。
  • 阿侯:人名,此处指技艺高超的人。

翻译

在东南地区,英俊的人才难道都被搜罗尽了?放弃琐碎之事,专心致志的英俊少年更是无人能比。我曾在庭院中认识那些有将才的人,也在广阔的江湖中惊叹于高雅的文化环境。喜欢听我的学生们吹奏笛子,和谐的音乐,非常惭愧我的父亲的客人们拿着经书来学习。长长的杨柳也只是夸耀胡人的技艺,而响箭射中两只雕,则是看阿侯的技艺高超。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谢生式臣的才华和英俊,通过对比东南地区的人才和谢生的独特之处,突出了谢生的非凡。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将军树”、“谢眺楼”等,展现了作者对谢生的高度评价。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才能的欣赏,以及对自己学识的谦逊。整体上,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英才的赞赏和对教育的思考。

陈子壮

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 4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