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行

·
海滨父老卧田庐,三风十雨我生初。当春旱熯从来无,枉杀应龙南方居。 请向灵坛焚尪巫,汤祷桑林禹阳旰。烦忧谁与广川书,居积贸迁非所图。 夕飧元不计朝餔,百钱斗粟莫支吾,因而啸聚岂尽屠。 不见去年艚籴一无倚,抢攘招呼不可止。巡按焦头太守匿,若辈无知亦弃市。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hàn):干旱。
  • 应龙:古代神话中的神龙,能引发雨水。
  • 尪巫 (wāng wū):古代指跛脚的巫师,常用于祈雨。
  • 汤祷桑林:商汤在桑林祈雨的故事。
  • 禹阳旰 (yǔ yáng gàn):大禹治水时,因连日劳累,天黑才吃饭。
  • 广川书:指广泛流传的书籍。
  • 居积贸迁:指囤积货物,进行贸易。
  • 朝餔 (cháo bū):早晨和傍晚的食物。
  • 支吾:应付,对付。
  • 艚籴 (cáo dí):指船只运载的粮食。
  • 抢攘 (qiǎng rǎng):混乱,纷乱。
  • 焦头:指焦急的头部,比喻极度焦虑。
  • 弃市:古代刑罚,指在市场上公开处死。

翻译

海边的老人和农民们守着他们的田舍,我出生之初,三风十雨,自然和谐。但到了春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南方的应龙也未能带来雨水。

请求在灵坛上焚烧跛脚的巫师来祈雨,就像商汤在桑林祈雨,大禹治水时劳累至天黑才吃饭。我忧虑的事情谁能写进广为流传的书籍中呢?囤积货物,进行贸易并不是我所图谋的。

晚餐不计早晨的食物,百钱买不到一斗粟,我无法应付这种困境,因此聚集起来的人们难道都要被屠杀吗?

去年船只运载的粮食一无依靠,混乱和招呼声无法停止。巡按焦虑至极,太守却隐匿不出,这些无知的人也将在市场上被公开处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代海滨地区因干旱引发的困境和民众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过去的风调雨顺与现今的旱灾,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诗人借古喻今,通过商汤和大禹的典故,暗示了对有效治理和救济的渴望。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民众的苦难,以及官员的失职和民众的绝望。整体上,诗歌语言凝重,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陈子壮

明末广东南海人,字集生,号秋涛。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授编修。天启四年典浙江乡试,发策刺魏忠贤,削籍。崇祯初起故官,累迁礼部右侍郎,以故除名归。南明弘光帝起为礼部尚书,未至,南京已陷,桂王朱由榔称帝肇庆,授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起兵攻广州,兵败被执死。谥文忠。有《云淙集》、《练要堂稿》、《南宫集》。 ► 4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