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木棉庵:庵名,可能因庵内或周围有木棉树而得名。
- 诛:处死,这里指贾似道被处死。
- 贾似道:南宋末年权臣,后被贬并处死。
- 荒垣:荒废的墙垣。
- 芊芊:形容草木茂盛。
- 白骨:指死者的遗骨。
- 蟋蟀:昆虫名,常在夜间鸣叫。
- 游魂:指死者的灵魂。
- 葛岭:地名,可能是指贾似道被处死的地方。
- 西湖:杭州的著名湖泊。
- 杜鹃:鸟名,常被用来象征哀怨。
- 吴山:山名,可能指杭州附近的某座山。
- 冬青: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冬季常绿。
- 寒烟:寒冷的烟雾。
翻译
荒废的墙垣下,夕阳映照着茂盛的草丛,我忧愁地听着路人谈论木棉庵。 死者的遗骨怎能再听到蟋蟀的鸣叫,游荡的灵魂似乎还停留在昔日的歌筵。 深秋时节,葛岭上的月光显得荒凉,半夜的西湖边,杜鹃的啼声充满哀怨。 听说吴山上长满了蔓草,冬青树已不见,只有寒烟缭绕。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荒废的景象和深秋的哀愁氛围,表达了对贾似道命运的哀悼和对往昔繁华的怀念。诗中运用了“荒垣”、“白骨”、“游魂”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幽怨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葛岭和西湖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愁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
郭辅畿
郭辅畿,原名京芳,字咨曙。大埔人。明思宗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举人。有《洗砚堂文集》、《秋驾草》、《楚音集》、《菱青集》、《金樯集》、《闺怨诗百首》、《饮兰纪呓》等。民国《新修大埔县志》卷一九有传。
► 159篇诗文
郭辅畿的其他作品
- 《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 》 —— [ 明 ] 郭辅畿
- 《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 》 —— [ 明 ] 郭辅畿
- 《 和南海黎美周黄牡丹诗四首 其四 》 —— [ 明 ] 郭辅畿
- 《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 》 —— [ 明 ] 郭辅畿
- 《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 》 —— [ 明 ] 郭辅畿
- 《 闺怨一百首次孙西庵原韵 》 —— [ 明 ] 郭辅畿
- 《 秋蓬晚望 》 —— [ 明 ] 郭辅畿
- 《 春暮归舟 》 —— [ 明 ] 郭辅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