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余淮南
安庆城,何其长。城北山兀兀,城南水汤汤。下流带闽浙,上流襟江湘。
余侯昔日守此邦,遭时孔艰多陆梁。群凶倡乱陷淮楚,贼锋远来谁敢当。
余侯仗义思报效,日夜并力修城隍。许国何曾顾家室,奋刀直欲歼豺狼。
手提精兵才半万,身作藩维蔽一方。屡陈忠义激将士,闲引诸生升讲堂。
人人思奋不携贰,奈时不支良可伤。贼围四面势愈亟,扶病裹创赴敌场。
檄书不通外无援,困守孤城经七霜。阖门节义古来少,应为世道扶纲常。
圣朝有诏重褒美,复敕立庙长淮傍。睢阳淮南与浔阳,千秋万古同流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兀兀:高耸突出的样子。
- 汤汤:水流浩大的样子。
- 孔艰:非常艰难。
- 陆梁:跳跃的样子,比喻叛乱。
- 豺狼:比喻凶恶的敌人。
- 藩维:屏障,比喻保卫国家的重任。
- 携贰:有二心,不忠诚。
- 裹创:包扎伤口。
- 七霜:七年。
- 阖门:全家。
- 纲常:三纲五常,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 睢阳:地名,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
- 浔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
翻译
安庆城,多么的坚固。城北的山峰高耸,城南的江水浩荡。下游连接闽浙,上游紧邻江湘。 余侯昔日镇守此地,时局艰难,叛乱频发。群贼作乱,攻陷淮楚,敌军远道而来,无人能挡。 余侯仗义报国,日夜兼程修筑城墙。他不顾家室,奋勇杀敌,誓要歼灭豺狼。 手握精兵半万,身负保卫一方的重任。他多次激励将士,带领学生登上讲堂。 人人思奋,忠诚不二,但时势不支,实在令人伤感。贼军四面围困,形势愈发危急,他带病裹伤,奔赴战场。 消息不通,外援无望,孤城坚守七年。全家节义,自古少有,为世道扶持纲常。 圣朝下诏褒奖,又在长淮旁立庙纪念。睢阳、淮南与浔阳,千秋万古,同享美名。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余侯在安庆城坚守抗敌的英勇事迹,通过对比城池的坚固与敌军的凶猛,突出了余侯的忠诚与牺牲。诗中“日夜并力修城隍”、“奋刀直欲歼豺狼”等句,生动展现了余侯的报国之志和战斗精神。结尾处提到圣朝的褒奖和立庙,表达了对其功绩的永久纪念,同时也体现了对忠义精神的崇高赞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对历史英雄的深情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