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宿双峰驿楼与故人陈哲言别

· 王称
山暝烟已敛,林凉月初生。 扁舟泊江汜,候吏欣相迎。 登楼引孤兴,开筵坐空明。 杯分敛溪绿,帘捲双峰青。 几席湛碧流,兰气浮冠缨。 泠泠露丛鹊,中夜四五惊。 偶因念物性,终焉感吾情。 十载怀一枝,三匝栖未宁。 兹晨胡为哉,又逐孤云征。 良宵一邂逅,明发增屏营。 萧萧众籁寒,万壑同时鸣。 缄辞别知己,解缆摇行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暝(míng):山中的黄昏。
  • 烟已敛:烟雾已经消散。
  • 林凉:林中的凉意。
  • 月初生:月亮刚刚升起。
  • 扁舟:小船。
  • 江汜(sì):江边。
  • 候吏:古代负责迎送宾客的官员。
  • 孤兴:孤独的兴致。
  • 空明:清澈明亮。
  • 敛溪绿:溪水清澈,绿色隐约可见。
  • 帘捲:帘子卷起。
  • 双峰青:两座山峰青翠。
  • 湛碧流:清澈碧绿的水流。
  • 兰气:兰花的香气。
  • 冠缨:帽带。
  • 泠泠(líng):清凉的样子。
  • 露丛鹊:露水中的喜鹊。
  • 中夜:半夜。
  • 物性:事物的本性。
  • 三匝:三周,比喻多次。
  • 屏营(bīng yíng):彷徨,徘徊。
  • 众籁:各种声音。
  • :寒冷。
  • 万壑:无数的山谷。
  • 缄辞:封好书信。
  • 解缆:解开船缆,准备出发。
  • 行旌:行进的旗帜。

翻译

山中的黄昏,烟雾已经消散,林中透出凉意,月亮刚刚升起。我乘坐小船停泊在江边,等候的官员欣喜地迎接我。登上楼阁,引发了我孤独的兴致,开筵坐在清澈明亮的地方。杯中的溪水清澈见底,帘子卷起,两座山峰青翠欲滴。几案和席子沉浸在清澈碧绿的水流中,兰花的香气飘浮在帽带上。清凉的露水中的喜鹊,半夜四五次被惊醒。偶然想起事物的本性,最终触动了我的情感。十年来一直怀念着某个地方,多次徘徊却未能安定。今天早晨为何如此,又要随着孤云再次出发。美好的夜晚偶然相遇,明天又要增加彷徨。萧萧的风声和各种声音都带着寒意,无数的山谷同时响起回声。封好书信告别知己,解开船缆,摇动行进的旗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停泊江边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诗中“山暝烟已敛,林凉月初生”等句,以景入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感与欣赏。而“十载怀一枝,三匝栖未宁”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王称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东东阿人,字孟扬,一作孟扬。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子监。旋陈情养母。永乐初授国史院检讨,与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旋参英国公张辅军攻交趾,还守故官。与解缙交好,后坐缙党,下狱死。为人目空四海,辩若悬河,视余子琐琐,以是名虽日彰,谤亦随之。有《虚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