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行

· 王称
君子励苦节,恒在造次间。 造次苟不念,履霜成冰坚。 邪蒿岂不美,恶木岂不繁。 虽劳亦不息,虽饥亦不餐。 顾此夙尚乖,浊泾溷清澜。 胜母里不入,朝歌邑还辕。 往哲有明戒,君子防未然。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励苦节:激励自己坚守艰苦的节操。
  • 造次:匆忙,仓促。
  • 履霜:踩在霜上,比喻处于艰难的环境中。
  • 成冰坚:比喻环境更加严酷。
  • 邪蒿:一种植物,这里比喻不好的事物。
  • 恶木:不好的树木,比喻不良的环境或事物。
  • 夙尚乖:长期的习惯或倾向与正道相违背。
  • 浊泾溷清澜:泾水浑浊,与清澈的澜水混合,比喻不良与良好混杂。
  • 胜母里:古代地名,这里指不好的地方。
  • 朝歌邑:古代地名,这里指不好的地方。
  • 往哲:古代的智者。
  • 明戒:明确的警告或教训。
  • 防未然: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翻译

君子总是激励自己坚守艰苦的节操,即使在匆忙之间也不忘初心。如果不在仓促时刻思考,那么踩在霜上也会变成踩在坚冰上,环境将更加严酷。不好的事物虽然看起来诱人,不良的环境虽然繁多,但君子即使劳累也不会停止,即使饥饿也不会去食用。回顾这种长期的习惯或倾向与正道相违背,就像泾水浑浊与清澈的澜水混合一样,不良与良好混杂。君子不会进入不好的地方,如胜母里和朝歌邑,他们会及时调头。古代的智者有明确的警告和教训,君子会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赏析

这首诗强调了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坚守道德原则和节操。通过比喻和对比,诗人展示了君子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的坚定态度,以及他们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防意识。诗中的“励苦节”、“履霜成冰坚”等表达,生动地描绘了君子在逆境中的坚韧不拔。同时,通过“邪蒿”、“恶木”等比喻,诗人提醒人们要警惕不良事物的诱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士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

王称

明福建永福人,先世山东东阿人,字孟扬,一作孟扬。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子监。旋陈情养母。永乐初授国史院检讨,与修《永乐大典),充副总裁。旋参英国公张辅军攻交趾,还守故官。与解缙交好,后坐缙党,下狱死。为人目空四海,辩若悬河,视余子琐琐,以是名虽日彰,谤亦随之。有《虚舟集》。 ► 4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