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郑使君招饮七星岩

端州城北有崧台,台下千秋石室开。 倚槛牂牁来万里,攀萝星斗近三台。 蛟龙夏壑群穿窟,鹦鹉风林数举杯。 受简焉能今白首,赋成人羡大夫才。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州:地名,今广东省肇庆市。
  • 崧台:地名,位于端州城北。
  • 牂牁(zāng kē):古代地名,位于今贵州省境内。
  • 三台:指天上的三台星,比喻高远。
  • 夏壑:夏天的山谷。
  • 鹦鹉风林:指风景优美的林地。
  • 受简:接受简牍,指接受文书或命令。
  • 白首:白发,指年老。
  • 大夫:古代官职,此处指有才华的官员。

翻译

在端州城北有一座崧台,台下是千秋不朽的石室。 倚着栏杆,可以看到万里之外的牂牁江水,攀着藤萝,仿佛星斗近在咫尺。 夏天,蛟龙在山谷中穿梭,鹦鹉在风林中举杯欢聚。 我虽已白发苍苍,但仍希望能接受新的文书,完成这首诗,人们都羡慕我有大夫般的才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初夏时节,郑使君在七星岩招饮的场景。诗中,“崧台”、“石室”等意象展现了端州的自然景观,而“牂牁”、“星斗”则通过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高远的追求。后两句通过对“蛟龙”、“鹦鹉”的描绘,进一步以动物的活动来映衬人的欢聚。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虽老但志在千里的豪情,以及对才华的自信和自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卓越的才华。

叶春及

明浙江归安人,字化甫。隆庆初由乡举授教谕,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迁惠安知县,寻引归。后以荐为郧阳同知,入为户部郎中卒。工诗文,有《石洞集》。 ► 3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