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游新城观音祠

一百六日春正浓,江村片水桃花通。 兰桡双飞柳底灭,船头细草摇轻红。 女郎祠前美人集,骄春粉黛花神泣。 小姑倚嫂姊将妹,佛香惹袖朝云湿。 竞舍金钗铸善财,笑打流莺映花立。 等闲倾尽吴儿国,玉骢仿佛酒无色。 百年日日宜清明,昨日无端送寒食。 眼前色界非非天,烟花梦断空遗钿。 青原寡妇哭何事,日暮东风吹纸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一百六日:指农历三月十六日,即清明前一天。
  • 兰桡:古代指用兰木制成的船桨,这里泛指船桨。
  • 骄春:指春光灿烂,春意盎然。
  • 粉黛:古代妇女化妆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颜料,这里指美女。
  • 朝云:早晨的云雾,这里指香火烟雾。
  • 善财:佛教中的财神,这里指供奉的财神像。
  • 吴儿国:指吴地,即今江苏一带。
  • 色界:佛教用语,指物质世界。
  • 非非天:佛教用语,指非想非非想处天,是佛教中的一种禅定境界。
  • 遗钿:遗失的钗饰,这里指遗失的财物。
  • 青原:地名,在今江西省。
  • 纸钱:祭祀时用来焚烧的纸制钱币。

翻译

农历三月十六日,春天的气息正浓,江边的村庄与桃花相映成趣。两支兰木船桨在柳树下轻轻划动,船头的细草在微风中摇曳着淡淡的红色。观音祠前聚集了许多美丽的女子,春光灿烂中,她们如同花神般哭泣。小姑娘依偎在嫂嫂和姐姐妹妹之间,香火烟雾沾湿了她们的衣袖。她们争相舍弃金钗来铸造善财像,笑着拍打流莺,映衬着花儿站立。就这样轻易地耗尽了吴地的财富,连玉骢马都仿佛失去了酒色。百年间每天都适合清明,昨天却无端地送走了寒食。眼前的物质世界仿佛是非非天,烟花的梦境中断,只留下遗失的钗饰。青原的寡妇为何哭泣,日暮时分,东风吹拂着纸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江村的美景和观音祠前的热闹场景,通过女子的活动和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哀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如“兰桡双飞柳底灭”、“船头细草摇轻红”等,生动地勾勒出一幅春日江村的画卷。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物质世界的虚幻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如“眼前色界非非天”、“烟花梦断空遗钿”等句,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王叔承

明苏州府吴江人,初名光胤,以字行,更字承父,晚又更字子幻,复名灵岳,自号昆仑山人。少孤。不学八股文应举。家贫,为赘婿,被妇翁逐出,携妇归家,贫益甚。入都,作客于大学士李春芳家。春芳有所撰述,觅之,往往卧酒楼,欠伸不肯应。与王锡爵为布衣交。三王并封议起,叔英遗书数千言,谓当引大义,以去就力争。曾纵游吴越闽楚及塞上各地。其诗极为王世贞兄弟所称。卒于万历中,年六十五。有《吴越游编》、《楚游编》、《岳游编》等。 ► 1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