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引

弹箜篌,击鼍鼓,款留君,君不住。素丝玉壶白水清,博山兰膏飞烟轻。 华月微风吹凤笙,他人不语君含情。胡为乎凌狂波而乱流,从君不果心繁忧。 东海之鱼不可得,西飞之鸟不可留。往者不谏,来者徒伤。 寸心炯炯明月光,千里万里随君旁。君凌浊水不见影,青天高悬独傍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箜篌(kōng hóu):古代一种弦乐器,类似于竖琴。
  • 鼍鼓(tuó gǔ):古代一种用鳄鱼皮蒙的鼓。
  • 款留:诚恳地挽留。
  • 素丝:指白色的丝线。
  • 博山:古代香炉名,这里指香炉。
  • 兰膏:指香炉中燃烧的香料。
  • 凤笙:古代一种乐器,形似凤,故名。
  • 凌狂波而乱流:比喻冒险或不顾一切地行动。
  • 繁忧:深重的忧虑。
  • 谏:规劝,劝止。
  • 炯炯(jiǒng jiǒng):形容眼睛明亮。
  • 傍徨(páng huáng):徘徊,犹豫不决。

翻译

弹奏箜篌,敲击鼍鼓,诚恳地挽留你,你却不肯留下。素丝玉壶中的白水清澈,博山香炉中的兰膏烟雾轻盈。 微风吹拂着华月下的凤笙,虽然他人沉默不语,你却含情脉脉。为何你要冒险穿越狂波乱流,跟随你却未能如愿,心中充满忧虑。 东海的鱼儿无法捕获,西飞的鸟儿无法挽留。过去的已经无法规劝,未来的只会徒增伤感。 我这颗明亮的心如同明月之光,无论千里万里都伴随在你身旁。你穿越浑浊的水面,看不到自己的影子,只有高悬的青天让你独自徘徊。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深切的挽留之情和无法挽留的无奈。诗中“箜篌”、“鼍鼓”等乐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热烈而庄重的氛围,而“素丝玉壶”、“博山兰膏”则进一步以精致的器物和香料来象征高雅的环境。后文中的“凌狂波而乱流”、“东海之鱼”、“西飞之鸟”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的冒险和无法挽留的命运。结尾处的“寸心炯炯明月光”则强烈地表达了对离人的深情和不舍,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