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茅鹿门所评欧阳文忠集三十二卷板刻精工而篇帙完好若手未触盖数十年前物也因重装日披而庄诵之

宋世欧阳公,文章之凤麟。 力矫当时学,黜险而崇醇。 直追韩愈步,独得史迁神。 一字落海内,金玉并争珍。 遂开苏曾先,师表天下人。 道德文章重,其学百世尊。 至明鹿门子,古传衍一薪。 手评先生集,意旨晰胪陈。 闻与韩柳苏,曾王合刻均。 他集予未见,此刻精绝伦。 古香生篇帙,岁久乃能新。 投予好古志,得之匪无因。 玩观不敢苟,毋使或泯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麟:比喻杰出的人物。
  • 黜险:排斥艰涩难懂的内容。
  • 崇醇:推崇纯正、质朴。
  • 史迁神:指司马迁的文笔风格。
  • 苏曾:指苏轼和曾巩。
  • 鹿门子:指茅坤,明代文学家,号鹿门。
  • 晰胪陈:清晰地陈述。
  • 韩柳苏曾王:指韩愈、柳宗元、苏轼、曾巩、王安石。
  • 篇帙:书籍的篇幅和装订。
  • 投予好古志:符合我爱好古籍的志趣。

翻译

宋代的欧阳修,是文坛上的杰出人物。他努力矫正当时的学风,排斥艰涩难懂的内容,推崇纯正质朴。他直接追随韩愈的步伐,独具司马迁的文笔风格。他的文字一经传出,便如金玉般珍贵,争相珍藏。他的影响开启了苏轼和曾巩的先河,成为天下人的楷模。他的道德和文章受到重视,其学说被百世尊崇。到了明代,茅坤(鹿门子)将古传继续发扬光大。他亲手评注欧阳修的文集,清晰地陈述其意旨。据说这与韩愈、柳宗元、苏轼、曾巩、王安石的合刻相同。其他集子我未曾见到,但这套刻本精美绝伦。古香从篇幅中散发出来,岁月虽久,却更显新颖。这符合我爱好古籍的志趣,得到它并非无缘无故。我仔细观赏,不敢轻忽,以免使其湮没无闻。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和影响力,以及明代茅坤对其文集的精评。诗中,“凤麟”、“金玉并争珍”等词句,形象地描绘了欧阳修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同时,通过对比欧阳修与其他文学大家的合刻,突出了茅坤所评欧阳修集的珍贵与独特。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文学的敬仰和对精良版本的珍视,体现了作者对文化遗产的深厚情感和责任感。

方起龙

方起龙,字海吟。惠来人。明末诸生。事见清陈珏《古瀛诗苑》卷一、清雍正《惠来县志》卷三。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