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苎辞

· 王问
吴姬将白苎,裁为歌舞衣。烛花铢铢夜凝辉,玉纤停弦宝瑟希。 舞筵络绎锦匝围,掌中参差燕双飞。吴王正拥西施醉,月落江波未放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苎(zhù):一种细软的麻布,常用于制作衣物。
  • 铢铢:形容烛光微弱而连续的样子。
  • 宝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此处指演奏宝瑟的人。
  • 舞筵:舞蹈的场所。
  • 络绎:连续不断。
  • 匝围:环绕一周。
  • 参差:不齐的样子。
  • 燕双飞:比喻舞者轻盈的舞姿。
  • 吴王:指春秋时期的吴国君主。
  • 西施:春秋时期著名的美女,吴王夫差的宠妃。

翻译

吴地的女子用白苎布,裁制成歌舞的衣裳。夜晚烛光微弱而连续地闪烁,玉手停弦,宝瑟的声音渐渐稀疏。 舞蹈的场所连续不断,锦绣环绕,掌中的舞者如燕子双飞,轻盈参差。吴王正拥抱着西施沉醉,月亮落下,江波未平,他们还未归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吴地夜晚的歌舞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烛光、音乐、舞蹈和人物的生动画面。诗中“白苎”、“烛花”、“宝瑟”等词语,不仅展现了吴地的风土人情,也传达了一种优雅而宁静的氛围。后半部分通过“吴王正拥西施醉”的描写,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增添了诗意的深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王问对美好生活的细腻感受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王问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子裕。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户部主事,监徐州仓,减羡耗十二三。改南职方,历车驾郎中、广东按察佥事。父死,不复仕,隐居湖滨宝界山,兴至则为诗文,或点染丹青,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妙。以学行称,门人私谥文静先生。 ► 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