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宁夏黄中丞唯尚

灵武妖氛扫未清,十年狐鼠尚纵横。 中丞杖钺新开府,骄虏新笳莫近城。 帐下几人能草檄,秋来无处不屯兵。 君王欲识边臣苦,一夜清霜绕鬓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武:地名,今宁夏灵武市,古时为边防要地。
  • 妖氛:不祥的气氛,这里指战乱。
  • 狐鼠:比喻奸邪小人。
  • 中丞: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后来的御史中丞,这里指黄中丞。
  • 杖钺:手持大斧,象征权力和军事指挥。
  • 开府:设立府署,自选僚属,这里指设立军事指挥机构。
  • 骄虏:傲慢的敌人。
  • 新笳:新制的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这里指敌人的号角。
  • 草檄:起草檄文,即撰写军事文书。
  • 屯兵:驻扎军队。
  • 边臣:边疆的官员。
  • 清霜:比喻白发。

翻译

灵武的战乱尚未完全平息,十年来奸邪小人依旧横行霸道。 黄中丞手持大斧新设立了军事指挥机构,傲慢的敌人新制的号角声不敢靠近城池。 帐下有几人能够起草军事文书,秋天来临,边疆无处不驻扎着军队。 君王若想知道边疆官员的辛苦,只需一夜之间,他们的鬓发便被清霜般的白发环绕。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明朝时期边疆的战乱景象和边臣的艰辛。诗中,“灵武妖氛扫未清”一句,既点明了战乱的地点,又表达了战乱未平的现状。通过“狐鼠尚纵横”进一步以比喻手法揭示了奸邪小人的横行。后文通过对黄中丞设立军事指挥机构的描述,展现了边防的严密和敌人的畏惧。结尾处,诗人以“一夜清霜绕鬓生”形象地表达了边臣因长期战乱而早生的白发,抒发了对边臣辛苦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