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分笙字
长安孤月半轮明,征夫远戍蓬婆城。古来离别难为情,况复萧条朔思生。
寒蛩东壁切叨鸣,不堪墙外砧杵声。感君独宿涕泗零,梦回枕席光荧荧。
起视银河天半横,枝头双鸟栖不惊。念我独兮忧伤并,安得沙场烽燧清。
腰县鹊印缦胡缨,鸳鸯为被合欢成,与君相对坐调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歌行:古代乐府诗题,多写边塞征戍之事。
- 笙字:指以笙为伴奏的歌曲。
- 征夫:出征的士兵。
- 蓬婆城:古代边塞城市,此处泛指出征的地方。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
- 朔思:北方的思念,指对远方的思念。
- 寒蛩:秋天的蟋蟀。
- 切叨鸣:形容蟋蟀鸣叫声急促。
- 砧杵声:捣衣声,常用来象征思乡之情。
- 涕泗零:眼泪和鼻涕一起流下,形容极度悲伤。
- 光荧荧:微弱的光亮。
- 银河:天河,银河系。
- 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 鹊印:指官印,象征官职。
- 缦胡缨:指武士的帽带。
- 鸳鸯为被:象征夫妻恩爱。
- 合欢成:指夫妻团聚。
翻译
长安城上,孤月半轮,明亮地照耀着,出征的士兵远赴边疆的蓬婆城。自古以来,离别总是难以承受,更何况在这凄凉的景象中,北方思念之情油然而生。东壁的寒蛩急促地鸣叫,墙外的砧杵声更是让人难以忍受。我独自一人,感伤涕泪交加,梦中醒来,枕席上只有微弱的光亮。起身望向天空,银河横亘半空,枝头的双鸟安然栖息,不受惊扰。想到我孤独一人,忧伤重重,多么希望沙场的烽火能够平息。腰间挂着官印,戴着武士的帽带,鸳鸯被象征着夫妻的团聚,我与你相对而坐,共同调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征夫在边塞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通过长安的孤月、寒蛩的鸣叫、砧杵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诗中“感君独宿涕泗零”一句,直接表达了征夫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结尾处的“与君相对坐调笙”则寄托了对和平与团聚的美好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征夫的内心世界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