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台近 · 残梅

有馀香,无别意,难向东风说。前夜朦胧,一晌邀霜月。元来却上柳梢,平沈碧海,拚不管、幽芳凄绝。 情无歇,苦禁断雨斜阳,望寻香冻蝶。漫无消息,归燕空饶舌。便判取艳坠珠楼,烟飞紫玉,也难待、杜鹃啼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朦胧(méng lóng):形容景象模糊不清。
  • 一晌(yī shǎng):一会儿,短暂的时间。
  • 邀霜月:邀请寒冷的月光,形容夜晚的寒冷和月光的清冷。
  • 元来:原来。
  • 平沈碧海:平静地沉入碧绿的大海,比喻梅花的凋零。
  • 拚不管(pàn bù guǎn):宁愿不顾。
  • 凄绝:极其凄凉。
  • 情无歇:情感没有停止。
  • 苦禁:苦苦忍受。
  • 断雨斜阳:雨停后的斜阳,形容景象的凄美。
  • 漫无消息:没有任何消息。
  • 饶舌(ráo shé):多嘴,多言。
  • 判取:决定。
  • 艳坠珠楼:美丽的花瓣像珍珠一样坠落。
  • 烟飞紫玉:形容花瓣飘落如烟,颜色如紫玉。
  • 杜鹃啼血:杜鹃鸟的啼叫,传说中杜鹃啼血,比喻极度的悲伤。

翻译

梅花的余香仍在,没有其他的意思,难以向东风诉说。前夜的景象模糊不清,一会儿邀请了寒冷的月光。原来梅花已经爬上了柳梢,平静地沉入碧绿的大海,宁愿不顾那幽深的芳香和凄凉至极的情感。

情感没有停止,苦苦忍受着断雨后的斜阳,希望能找到寻找香气的冻蝶。没有任何消息,归来的燕子也多嘴多言。即使决定让美丽的花瓣像珍珠一样坠落,烟雾般飘落的紫玉色花瓣,也难以等到杜鹃啼血的那一刻。

赏析

这首作品以残梅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梅花的孤寂与凄美。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朦胧”、“邀霜月”、“平沈碧海”等,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凄凉的氛围。通过对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王夫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王夫之

王夫之

明末清初湖南衡阳人,中年一度改名壶,字而农,号姜斋、夕堂、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南明永历时任行人司行人。旋归居衡阳石船山。永历政权覆灭后,曾匿居瑶人山区,后在石船山筑土室名观生居,闭门著书。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吴三桂反清兵起,夫之又逃入深山。终其身不剃发。治学范围极广,于经、史、诸子、天文、历法、文学无所不通,有《正蒙注》、《黄书》、《噩梦》、《读通鉴论》、《姜斋诗话》等。《船山遗书》至道光间始刻,同治间始有全书,后又有增收,至三百五十八卷。 ► 15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