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曲

· 王恭
初月照回廊,鸣珰出洞房。 竹清残暑气,荷汎小池香。 雪腕宫罗润,云鬟夜玉凉。 庭前有梧叶,早晚落银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鸣珰(míng dāng):古代妇女佩戴的玉制装饰品,行走时发出声响。
  • (fàn):同“泛”,漂浮。
  • 雪腕:形容手腕白皙如雪。
  • 宫罗:宫中用的轻薄丝织品。
  • 云鬟:形容女子头发浓密如云。
  • 夜玉:夜间佩戴的玉饰,此处形容清凉。
  • 银床:银色的床榻,也指华贵的床。

翻译

初月照亮了回廊,玉珰声从洞房传出。 竹子的清香驱散了残余的暑气,荷花漂浮在小池中,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白皙如雪的手腕上,宫罗轻薄润泽,夜间的玉饰带来一丝凉意。 庭院前的梧桐叶,不知何时会飘落在华贵的床榻上。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夏夜的静谧景象,通过细腻的意象展现了清凉与宁静。诗中“初月照回廊”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而“鸣珰出洞房”则增添了一抹生活的气息。竹与荷的描绘,不仅表达了自然的清新,也隐喻了诗中人物的高洁与淡泊。结尾的“庭前有梧叶,早晚落银床”则带有一种时光流转的哀愁,暗示了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无常。整体上,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夏夜之美的细腻感受。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