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翠楼为金溪赵公理赋

· 王绂
若翁仙去竟如何,手植琅玕已满坡。 门口直开三径入,楼中应待七贤过。 昼长苍雪飘帘幕,夜静清风响佩珂。 最好年年雷雨后,阶庭添得锦䙀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琅玕(láng gān):指美玉或竹子。
  • 三径:指隐士居住的地方,典出《史记·滑稽列传》。
  • 七贤:指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
  • 佩珂(pèi kē):古代贵族佩戴的玉饰。
  • (pán):指竹笋的外皮。

翻译

若翁仙逝之后,他亲手种植的竹子已经遍布山坡。 门口的小径直通隐居之地,楼中或许正等待着竹林七贤的到访。 白日里,苍翠的竹叶如雪飘落,夜晚清风中仿佛能听到玉佩的响声。 最令人欣喜的是每年雷雨过后,庭院中竹笋如锦绣般繁多。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若翁”仙逝后留下的竹林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琅玕已满坡”展现了竹林的茂盛,“三径入”和“七贤过”则暗示了隐士的高洁和名士的风流。后两句通过对竹林日夜景象的细腻描绘,进一步以自然之美来象征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超脱。结尾的“锦䙀多”更是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竹林在雷雨后的生机盎然,充满了对自然生命力的颂扬。

王绂

王绂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孟端,号友石生,以隐居九龙山,又号九龙山人。自少志气高发,北游逾雁门。永乐中以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善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尤工画山水竹石,妙绝一时。性高介绝俗,豪贵往见,每闭门不纳。有《王舍人诗集》。 ► 6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