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白子水墨图为陈思孝题

· 王恭
开图见嵩山,妙趣忽已领。 濛濛花源阴,窈窕多灵境。 石洞閟苔纹,天窗逗云影。 迎秋鹖冠凉,先雪荷衣冷。 长夜何所闻,龙鸣在西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濛濛:形容烟雨迷蒙的样子。
  • 窈窕:形容山水深远曲折。
  • (bì):关闭,封闭。
  • :停留。
  • 鹖冠:古代一种冠饰,这里指代山中的隐士或道士。
  • 荷衣:用荷叶制成的衣服,比喻隐士的服饰。
  • 长夜:漫长的夜晚。
  • 龙鸣:形容山中深远的回声,或指神秘的声音。

翻译

展开画卷,我看到了嵩山,其妙趣我已心领神会。 花源在烟雨中显得朦胧,山水深远曲折,充满了灵秀之境。 石洞封闭着苔藓的纹理,天窗上停留着云影。 迎接秋天的鹖冠带来凉意,先于雪来的荷衣感到寒冷。 在漫长的夜晚,我听到了什么呢?是西山顶上龙鸣般的回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嵩山的水墨画。诗中,“濛濛花源阴,窈窕多灵境”等句,以朦胧的烟雨和深远的山水,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后句“长夜何所闻,龙鸣在西顶”则通过夜晚的寂静和龙鸣的回声,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想象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向往。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