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酌

· 王恭
远携壶榼上幽林,竹里行厨共盍簪。 龙影乱浮瑶席润,凤毛低拂玉杯深。 潭心气爽人难醉,谷口风微鸟自吟。 更约抱琴重载酒,风流何啻到山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壶榼(kē):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 幽林:幽深的树林。
  • 行厨:指在户外临时搭建的烹饪场所。
  • 盍簪(hé zān):指朋友聚会。盍,合;簪,古代用来固定发髻的长针,这里比喻朋友。
  • 龙影:比喻竹影。
  • 瑶席:华美的席子。
  • 凤毛:比喻竹叶。
  • 玉杯:精美的酒杯。
  • 潭心:潭水的中心。
  • 谷口:山谷的出口。
  • 风微:微风。
  • 鸟自吟:鸟儿自由地鸣叫。
  • 抱琴:携带琴。
  • 山阴:地名,今浙江绍兴,古代文人雅士常聚集之地。

翻译

我带着酒壶和酒杯,走进幽深的树林,在竹林中与朋友们一起搭建临时的烹饪场所,共同聚会。竹影婆娑,仿佛龙影般在华美的席子上摇曳,竹叶轻轻拂过精美的酒杯。潭水清澈,使人心情爽朗,难以醉倒,山谷口微风轻拂,鸟儿自由地鸣叫。我们约定下次再来,带着琴和酒,这样的风雅,岂止是到达山阴所能比拟的。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与友人在幽静竹林中饮酒作乐的画面,通过“龙影”、“凤毛”等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竹林的美丽和宴会的雅致。诗中“潭心气爽人难醉”一句,既表达了环境的清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结尾的“更约抱琴重载酒,风流何啻到山阴”则表达了对未来再次相聚的期待,以及对这种风雅生活的无限向往。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