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袖子西游

· 王恭
游方参佛祖,一锡别东林。 世路蛾眉外,人烟剑阁深。 风霜移戒臈,水月印禅心。 早晚离言说,还山思梵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游方:指僧人四处云游,行踪不定。
  • :参拜,拜访。
  • 佛祖: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 :僧人的锡杖,也代指僧人。
  • 东林:指庐山东林寺,为佛教圣地。
  • 世路:人生的道路。
  • 蛾眉:指美女的眉毛,这里比喻世俗的纷扰。
  • 人烟: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 剑阁:地名,在今四川省,以险峻著称。
  • 戒臈:指僧人的戒律和修行。
  • 水月:水中月影,比喻虚幻。
  • 禅心:禅定的心境。
  • 早晚:迟早。
  • 离言说:超越言语的表达。
  • 梵音:佛教音乐,指清净的音声。

翻译

他四处云游,参拜佛祖,手持锡杖告别了东林寺。 人生的道路在世俗纷扰之外,人烟稀少的地方剑阁深邃。 经历了风霜,改变了戒律和修行,水中的月影印证了禅定的心境。 迟早会超越言语的表达,回到山中,思念那清净的梵音。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人游方参佛的旅程,通过“世路蛾眉外,人烟剑阁深”展现了僧人远离尘嚣,追求精神净土的决心。诗中“风霜移戒臈,水月印禅心”体现了僧人在修行路上的艰辛与内心的宁静。结尾的“早晚离言说,还山思梵音”则表达了僧人最终将超越言语,回归自然,沉浸于梵音之中的向往。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