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鸲鹆小禽并枝图

· 王恭
娇养曾嗔解语迟,数声偏醉五陵儿。 想应脱略樊笼去,甘与鹪鹩共一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鸲鹆(qú yù):即八哥,一种能模仿人言的鸟。
  • 五陵儿:指居住在长安五陵地区的贵族子弟,这里泛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 鹪鹩(jiāo liáo):一种小鸟,常用来比喻小人物或隐士。

翻译

娇养的鸲鹆曾因解语迟而被人嗔怪, 它的数声鸣叫偏偏醉倒了五陵的富贵子弟。 想必它已摆脱了笼中的束缚, 甘愿与鹪鹩共享一根枝条,自由自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鸲鹆的境遇,表达了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束缚的厌倦。诗中,“娇养曾嗔解语迟”一句,既描绘了鸲鹆的娇养状态,又暗含了它因不解人言而受到的责怪,形成了一种对比。后两句则通过想象鸲鹆摆脱樊笼,与鹪鹩共栖一枝的情景,寄托了诗人对于自由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自由的无限向往。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