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琉球典簿程氏赐归番易

· 王恭
冠带趋朝沐宠光,曾将声教化夷王。 扶桑东际非吾土,彭蠡西流是故乡。 白首还家江上骑,青山独对雪边房。 悬知陆贾风流在,不羡裴家绿野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冠带: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指官员身份。
  • 声教:指通过言语和教育传播的文化和道德。
  • 夷王:指外族的君主。
  • 扶桑: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 彭蠡:即鄱阳湖,位于江西省,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 悬知:预知,料想。
  • 陆贾:西汉初年的政治家、外交家,以智谋和辩才著称。
  • 裴家绿野堂:裴度是唐代名臣,绿野堂是其别墅,这里指高官显贵的居所。

翻译

身着官服,朝见天子,沐浴着皇恩的光辉,曾经用文化和教育去感化外族的君主。 扶桑东边并非我的故土,彭蠡湖西流的地方才是我的故乡。 白发苍苍,骑马还乡,面对着江上的风景,独自对着雪边的房子。 预知陆贾那样的风流人物依旧存在,不必羡慕裴度的绿野堂。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王恭对故乡的深情和对官场生涯的回顾。诗中,“冠带趋朝沐宠光”一句,既显示了诗人的官职身份,也表达了他对皇恩的感激。而“扶桑东际非吾土,彭蠡西流是故乡”则强烈对比了异国与故乡,突出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最后两句“悬知陆贾风流在,不羡裴家绿野堂”,则展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表达了他宁愿回归平凡生活,享受自然与宁静的心境。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淡泊名利的人生观。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