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陈榖骏赋东墅閒居

· 王恭
习静何须隐翠微,一閒心远便忘机。 窗临绝屿云来近,门掩荒洲客到稀。 禾黍露寒秋酿熟,兼葭霜冷夜渔归。 知君悟得幽栖趣,却向清时■布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习静:指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
  • 翠微:指青山。
  • 心远:心境超脱,远离尘嚣。
  •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巧和烦恼。
  • 绝屿:孤立的小岛。
  • 荒洲:荒凉的沙洲。
  • 禾黍:泛指庄稼。
  • 露寒:露水寒冷,指秋天的早晨。
  • 秋酿:秋天酿制的酒。
  • 兼葭:即芦苇。
  • 霜冷:霜降后的寒冷。
  • 夜渔:夜间捕鱼。
  • 幽栖:隐居。
  • 清时:太平盛世。
  • 布衣:指平民,未做官的人。

翻译

修身养性不必隐居于青山之中,只要心境超脱,便能忘却世俗的烦恼。窗户对着孤立的小岛,云雾似乎触手可及;门扉紧闭,荒凉的沙洲上客人稀少。庄稼上的露水在秋天的早晨显得寒冷,秋酿的酒已经成熟;芦苇上的霜降后,夜间的渔夫也归来了。我知道你已经领悟了隐居的乐趣,却在这太平盛世中选择了平凡的布衣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通过“习静”、“心远”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嚣、忘却机巧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绝屿”、“荒洲”、“禾黍”、“兼葭”,营造出一种幽静、冷寂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隐居生活的意境。最后两句点明了诗人对友人选择在太平盛世中过平凡生活的理解和赞赏,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