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

钱唐岸上春如织,淼淼寒潮带晴色。 淮南游客马连嘶,碧草迷人归不得。 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 一曲堂堂红烛筵,长鲸泻酒如飞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淼淼(miǎo miǎo):形容水势浩大。
  • 晴色:晴朗的天色。
  • 淮南游客:指来自淮南地区的旅行者。
  • 马连嘶:马连续嘶鸣,形容旅途的艰辛或急迫。
  • 碧草:青翠的草地。
  • 风飘客意:风中飘荡的旅人的思绪。
  • 吹烟:比喻思绪飘渺不定。
  • 纤指:细长的手指,多指女子。
  • 殷勤:热情周到。
  • 雁弦:指弦乐器,如古筝等,因其音色悠扬,常用来比喻思乡之情。
  • 堂堂:盛大、庄严的样子。
  • 红烛筵:点着红烛的宴席,形容宴会的豪华。
  • 长鲸泻酒:比喻酒流如注,形容饮酒量大。
  • 飞泉:喷涌的泉水,比喻酒流迅速。

翻译

钱塘江岸的春天如织锦般绚烂,浩渺的寒潮带着晴朗的天色。 来自淮南的游客,他们的马儿连声嘶鸣,青翠的草地迷人,让人归途难舍。 风中飘荡着旅人的思绪,如同飘渺的烟雾,细长的手指弹奏着悲伤的雁弦。 一场盛大的宴会,红烛高照,酒如长鲸喷涌,如同飞泉般流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钱塘江岸的壮丽景色和淮南游客的复杂情感。诗中,“春如织”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繁盛,“淼淼寒潮带晴色”则展现了江水的辽阔和晴朗的天空。后句通过“马连嘶”和“碧草迷人归不得”表达了游客对美景的留恋与旅途的无奈。诗的结尾,通过“堂堂红烛筵”和“长鲸泻酒如飞泉”的描绘,展现了宴会的盛况和酒的畅快,同时也隐含了游客内心的豪放与哀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展现了温庭筠诗歌的独特魅力。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39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