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

· 寒山
独卧重岩下,蒸云昼不消。 室中虽暡叆,心里绝喧嚣。 梦去游金阙,魂归度石桥。 抛除闹我者,历历树间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独卧:独自躺卧。
  • 重岩:高耸的岩石。
  • 蒸云:云雾缭绕,如同蒸腾。
  • 昼不消:白天也不散去。
  • 暡叆(wěng ài):昏暗不明。
  • 喧嚣:吵闹,喧哗。
  • 金阙:指仙境或皇宫。
  • 魂归:灵魂回归。
  • 石桥:神话传说中的桥,常与仙境或死后世界相关。
  • 抛除:抛弃,排除。
  • 闹我者:打扰我的人或事物。
  • 历历:清晰可见。
  • 树间瓢:挂在树间的瓢,比喻隐居的生活。

翻译

我独自躺卧在高耸的岩石下,云雾缭绕,白天也不散去。 室内虽然昏暗不明,但心中却无比宁静,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梦中我游历了金碧辉煌的仙境,灵魂归去时穿越了神话中的石桥。 我抛弃了那些打扰我的事物,清晰可见的是挂在树间的瓢,象征着我的隐居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寒山独自隐居在山中的情景,通过“独卧重岩下”和“蒸云昼不消”的描绘,展现了山中的幽静与神秘。诗中“室中虽暡叆,心里绝喧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即使在昏暗的环境中,心灵依然清明。后两句“梦去游金阙,魂归度石桥”则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体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最后,“抛除闹我者,历历树间瓢”则以树间瓢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与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超脱和对隐居生活的热爱。

寒山

寒山

寒山,字、号均不详,唐代首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寒山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寒山诗相印证,指出寒山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