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仪翔哀词四章

· 张萱
叱驭当年忆绝裾,空移愿入帝城书。 因参北斗游东岱,欲换金章得玉鱼。 执手阿谁凭嫁鹜,向床有客效鸣驴。 生前知己一人足,吊诔何须四十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叱驭:指驾驭马车。叱(chì),大声呵斥。
  • 绝裾:断绝衣襟,比喻断绝关系。裾(jū),衣服的前后部分。
  • 帝城书:指朝廷的文书或诏令。
  • 北斗:北斗星,常用来比喻皇帝或朝廷。
  • 东岱:指东岳泰山,古代帝王封禅之地,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 金章:金质的印章,代表官职或荣誉。
  • 玉鱼:玉制的鱼形物品,古代用作佩饰,象征富贵。
  • 执手:握手,表示亲密或告别。
  • 嫁鹜:嫁接的鸭子,比喻不合适或不自然的结合。
  • 向床:指向床榻,指在家中。
  • 鸣驴:驴叫,比喻低贱或不和谐的声音。
  • 吊诔:悼念死者的文辞。诔(lěi),古代用于悼念死者的文辞。

翻译

当年驾驭马车时,曾记得断绝衣襟的情景,空有愿望进入帝都书写。 因为参与朝廷的事务而游历东岳泰山,想要换取金质的印章和玉制的鱼形佩饰。 握手告别的是谁,依靠着嫁接的鸭子;在家中,有客人模仿驴叫。 生前有一个知己就足够了,悼念的文辞何须四十多篇。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回忆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政治生涯的反思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叱驭当年忆绝裾”一句,既展现了诗人曾经的政治抱负,也隐含了对过去选择的反思。后文通过对“金章”、“玉鱼”等象征物的渴望,以及对“嫁鹜”、“鸣驴”等不和谐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最后,诗人强调生前有一个知己就已足够,表达了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俗虚名的超脱。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