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念劬观察分俸贻书见和小园春兴六诗并询宿憾讼事时方听谳在宥赋此附谢故篇中数致意焉

· 张萱
三曹倚玉十年前,寇借侯东正受廛。 伏枕未能随竹马,束金何意免蒲鞭。 相逢狐貉皆三窟,幸脱刀砧有二天。 泣血迸空瞻衮绣,回头惊拜白云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曹:指三公,古代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 :此处指玉带,古代官员的服饰。
  • 寇借侯东:指借寇恂之名,东指东方,可能是指作者的家乡或东方的地方。
  • 受廛:指接受官职。
  • 伏枕:卧病在床。
  • 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比喻童年。
  • 束金:指束带,古代官员的服饰。
  • 蒲鞭:蒲草做的鞭子,比喻轻微的刑罚。
  • 狐貉:狐狸和貉,比喻狡猾的人。
  • 三窟:比喻多处藏身,出自《战国策》,比喻狡兔三窟。
  • 刀砧:刀和砧板,比喻刑罚。
  • 二天:指天子的恩泽。
  • 泣血:形容极度悲痛。
  • 迸空:向空中喷涌。
  • 衮绣:指皇帝的龙袍。
  • 白云篇:可能指李念劬的诗作。

翻译

十年前,我曾是三公之一,佩戴着玉带,借用寇恂之名在东方接受了官职。 如今卧病在床,未能像童年那样骑着竹马游戏,却意外地免去了轻微的刑罚。 我们相逢的都是些狡猾之辈,庆幸自己能从刑罚中逃脱,感受到了天子的恩泽。 我极度悲痛,泪水如血向空中喷涌,仰望着皇帝的龙袍,回首间惊见并拜读了李念劬的诗作。

赏析

这首诗是张萱对李念劬的感谢之作,诗中回顾了自己的官场生涯和当前的境遇。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作者对官场变迁的感慨和对李念劬的敬意。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如“三曹倚玉”、“寇借侯东”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同时,诗中的“泣血迸空”等词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感染力。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