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府姚江王公疏荐地方人才谬以见及注曰原任贵州平越府知府张萱学穷二酉胸富五车岭南开著述之宗天北起斗山之望即未报闻第草莽之臣获以姓名从诸名流入公夹袋亦感恩知己矣赋此寄谢

· 张萱
孤影伤弓铩羽翰,绕林今幸一枝安。 素餐曾饱侏儒粟,短发休弹贡氏冠。 自信初衣胜单绞,岂将手板换纶竿。 戋戋束帛何须问,避世墙东已考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铩羽翰:比喻受挫或失败。铩(shā),摧残,伤害。羽翰(hàn),指鸟的翅膀,比喻人的才能。
  • 素餐:指不劳而食,也指无功受禄。
  • 侏儒粟:比喻微薄的俸禄。侏儒(zhū rú),身材矮小的人。
  • 贡氏冠:指古代官员的帽子,这里比喻官职。
  • 初衣:指平民的服装,比喻平民生活。
  • 单绞:简单的绞刑,比喻严酷的刑罚。
  • 手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手持的板子,用以记事或表示身份。
  • 纶竿:钓鱼竿,比喻隐居生活。
  • 戋戋束帛:形容礼物微薄。戋戋(jiān jiān),微小的样子。束帛(bó),捆绑的丝绸,古代用作礼物。
  • 考槃:指隐居。考(kǎo),指老。槃(pán),指盘桓,停留。

翻译

我孤独的身影,曾像受伤的鸟儿一样受挫,如今幸好在林中找到了安身之所。我曾无功受禄,饱食终日,如今短发的我不再弹奏那象征官职的帽子。我自信平民的生活胜过严酷的刑罚,又怎会用手中的记事板去换取隐居的钓鱼竿呢?那些微薄的礼物又何须过问,我已在墙的东边找到了隐居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张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孤影伤弓铩羽翰”一句,既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曾经的挫折,又暗含了对官场斗争的厌倦。“素餐曾饱侏儒粟”至“岂将手板换纶竿”几句,通过对官场生活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最后两句“戋戋束帛何须问,避世墙东已考槃”,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已找到隐居的归宿,不再关心世俗的纷扰。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