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客舍送友归天台

雁鸣沙漠风,秋入燕陵树。 客子衣裳单,宁不畏霜露。 驱车国东门,迢迢怀往路。 尺璧横道周,谁能一回顾。 登山豺虎雄,入海鲸鲵怒。 天台隔三江,丹霞夹玄雾。 黄精或可寻,胡麻庶当遇。 明时有遗佚,归哉保贞素。 我马病已久,东西厌驰骛。 逸驾如可攀,吾将执其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京:即今北京。
  • 天台:山名,位于浙江省东部。
  • 雁鸣沙漠风:比喻北方的荒凉景象。
  • 燕陵:燕国的陵墓,此处指燕京一带。
  • 客子:旅人,指诗人自己。
  • 衣裳单:衣服单薄。
  • 宁不:难道不。
  • 畏霜露:害怕寒冷。
  • 驱车:驾车。
  • 国东门:都城的东门。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怀往路:怀念即将前往的路途。
  • 尺璧:古代的一种玉器,此处比喻珍贵之物。
  • 横道周:横放在道路中央。
  • 回顾:回头看。
  • 登山豺虎雄:比喻旅途艰险。
  • 入海鲸鲵怒:比喻旅途艰险。
  • 天台隔三江:天台山被三条江河隔开。
  • 丹霞:红色的云霞。
  • 夹玄雾:被深色的雾气环绕。
  • 黄精:一种药材,此处比喻珍贵之物。
  • 胡麻:芝麻,此处比喻普通之物。
  • 明时:明君在位之时。
  • 遗佚:被遗忘的贤人。
  • 归哉:回去吧。
  • 保贞素:保持纯洁的本性。
  • 我马病已久:我的马已经病了很久。
  • 东西厌驰骛:四处奔波已经厌倦。
  • 逸驾:安逸的马车。
  • 如可攀:如果可以攀附。
  • 吾将执其御:我将驾驭它。

翻译

北风中雁群鸣叫,秋意已入燕京的树木。 旅人身着单薄衣裳,难道不惧怕寒冷的霜露? 驾车至都城东门,心中怀念着遥远的旅途。 珍贵的玉璧横放在路中,谁能不回头一顾? 登山时豺虎雄壮,入海时鲸鲵怒吼, 天台山被三江隔绝,红霞被深雾环绕。 或许能寻得黄精,或许能遇到胡麻, 明君在位却有贤人被遗忘,回去吧,保持纯洁的本性。 我的马已病久,四处奔波已感厌倦, 若安逸的马车可攀附,我将驾驭它前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燕京的荒凉景象,以及旅人对于遥远旅途的怀念与忧虑。诗中通过“雁鸣沙漠风”、“秋入燕陵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阔的氛围。旅人的衣裳单薄,暗示其生活的艰辛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天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保持本性的坚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陈秀民

元温州人,一作嘉兴人,字庶子。博学善书。为武冈城步巡检,知常熟州。历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有《寄情稿)。 ► 40篇诗文